湖南为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5-09-17 09:42 信息来源:

(转载自《中国林业》)

古树名木是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活化石”,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截至2024年底,湖南省有古树名木237623棵,树种丰富、分布广泛,古树与传统村落、文物古建筑等人文景观相伴相生、融为一体。

为让古树名木“活”起来,湖南省近年来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通过高位推动、制度创新、部门联动、科技支撑等举措,探索出一条科学化、规范化的古树名木保护路径,使关注古树、保护古树的社会氛围愈发浓郁。

构建保护长效机制

古树保护非一朝一夕,关键要建立长效保护机制。湖南省将制度建设作为古树名木保护的基础性工程,通过立法规范、技术标准和考核机制“三管齐下”,为保护工作提供长效保障。

湖南出台了《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制定了《湖南省古树名木公园认定管理办法》,编制了湖南地方标准《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范》和《古树名木抢救复壮指导意见》《古树名木主题公园建设指导意见》《古树名木就地保护指导意见》等,用于指导全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湖南还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林长制考核体系,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压力传导机制。

永州市、张家界市等地也先后出台了古树名木保护地方性法规。永州市率先在湖南出台《永州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签发《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令》,出台实施《永州市“林长制+古树名木保护”固本强基行动方案》,为古树名木筑牢法律防线,持续加大对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和保护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考核体系,形成工作合力。

在构建、完善制度体系的同时,湖南突破部门壁垒,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形成古树名木保护合力。

2024年,省林业局、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公安厅联合出台了《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两年行动方案(2024—2025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古树名木信息完善、巡查巡护、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抢救复壮等工作。全省林业、公安、住建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连续开展“春风行动”“林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严打盗伐、非法移植等违法行为。

为有效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的关注度和保护意识,湖南自2022年起,每年9月至10月在全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活动,向全社会发起保护古树名木的倡议。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了古树名木图片展、校园科普和亲子教育等活动。湖南积极参与全国古树名木摄影大赛和全国“双百”古树评选等活动,9株古树和6处古树群成功入选全国“双百”古树。浏阳市的罗汉松、韶山市的“心心树”、芷江县的“最美重阳木”和双牌县的“夫妻银杏”入选全国“七夕古树告白”地图,登上央视舞台。此外,省林业局还组织开展了寻找“湖南树王”活动,评出了10棵湖南树王和109棵湖南最美古树。桑植亮叶水青冈、安化梓叶槭、芷江杨溪云树入选全国85棵“中国最美古树”名录,东安2500年古越银杏入选“中国十大最美古银杏”。

科技赋能解难题

为摸清家底,湖南省在2016年率先启动全省古树名木资源普查,不断完善古树名木基础信息,核对校准古树名木坐标位置和树木编号,做到“一树一档”,及时将纠偏完善后的古树名木信息数据纳入林业大数据管理平台、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目前,湖南省已启动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对全省古树名木数据进行校准核实。

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提高了古树名木日常管理的精度。2019年,湖南省依托互联网开发运行了湖南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及其App,具备外业调查、位置查找、视频监控、巡查记录等功能。2023年,为提升古树名木保护信息化管理水平,湖南结合全省大数据建设开展系统升级改造,与湖南省林草湿资源“一张图”在线挂接,实现古树名木在线精准查看和管理,确保建设项目用地、林地征占用审批有效避让古树名木,做到精细管理每一棵古树名木。目前,湖南依托信息系统,正在探索如何利用传感技术和生物信息手段来检测古树名木健康状况。

摸清了古树家底,湖南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开展抢救复壮,有效救护了沅江两岸古重阳木群、桐子坳古银杏群、桃江虎形山古桂、小河罗汉松、罗荣桓故居古乌桕等一批重要古树,带动全省各地抢救复壮古树4000余株。省林业局联合中南林科大、省植物园、省林科院、省林勘院组建了古树名木保护科研团队,支持指导中南林科大成立了古树名木保护工程研究中心。研究中心致力于突破“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技术”等领域的共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积极开展古树名木数据动态更新、濒危古树巡查会诊等工作,为古树健康生长制定科学有效的“一树一策”保护复壮方案。

探索管理新途径

湖南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纳入林长制“一长四员”管护重点,在林长制巡护系统中导入古树名木地理坐标。护林员对网格内古树名木实行常态化巡查巡护,发现古树名木生长衰弱、病虫害、倾斜倒伏等异常情况,及时报主管部门进行救护处理。

湖南还把义务植树与古树名木保护融合,今年在全国率先以湖南省总林长令发布了《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令》(湖南省第6号总林长令),丰富古树名木保护作为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内容。长沙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开展古树名木认养11株。娄底市通过网上征集志愿者,对境内古树进行清除杂草、施肥增肥等工作,完成古树抚育尽责。邵阳市对古树名木开展健康监测及抢救复壮行动,市民通过捐资认养、日常管护等方式履行植树义务。常德市桃源县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进学校、进村居、进自然保护地、进林区“四进”活动,宣传解读《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及湖南省第6号总林长令,引导群众树立“保护古树,人人有责”的法治观念。

双牌县获批开展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县,成为全国首批4个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县(区)之一。省林业局指导双牌县开展试点县建设,对全县66株重点古树开展了健康体检,对16株濒危衰弱古树名木“一树一策”科学制订了救护方案,还对全县古银杏树进行了病虫害防治和疏花疏果处理,有效提升了古银杏树长势。发挥双牌县试点县效应,省林业局积极推进中央财政古树群整体保护项目申报,通过古树群整体保护项目试点,探索经验,树立典型,推动全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此外,湖南还创新引入保险机制,为古树名木购买保险。2023年—2024年,省林业局连续两年统一为全省一级古树和名木购买抢救复壮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对因意外致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病虫害等事故造成古树受损和因古树导致第三者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的情况进行赔付,提升了古树名木保护抗风险能力。

发挥多元化价值

在双牌县桐子坳村有一片古银杏群,每年秋末冬初,银杏绿叶转为金黄,每天慕名而至的游客多时有数万人。这片古银杏群总面积59.7亩,共102株。当地在加强古银杏群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古银杏的景观特性,打造了中国最美银杏村落,带动当地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村民卖银杏果,办农家乐,“银杏经济”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桐子坳村也从积贫积弱的小山村变成了年接待游客量超过60万人次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3年,桐子坳村旅游综合收益超过6500万元,村集体经济达5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2万余元。

近年来,湖南积极探索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注重思考怎样把古树名木打造成“金树银树”,让古树“活”起来,带动百姓富起来。除了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样板,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外,湖南还通过建设古树名木公园,推动特色乡村旅游。目前,全省已建成古树名木公园32个。

浏阳市小河乡以千年罗汉松为核心,建设古树主题公园,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公园与周边观景平台、叠水鱼鳞坝、沿河步道、拉索桥等相融合,同时打造童趣农耕体验馆、木活字印刷体验馆与之串联,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2024年,公园接待游客23万人,创造旅游收入1700万元。

湖南为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

3380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