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看湖南丨古树名木篇
(转载自央视网)
202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湖南省林业局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开辟《美丽中国看湖南》栏目,以总台记者探访我省重要生态资源为主线,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多媒体形式,深入记录观察湖南重点生态区域林业资源保护发展现状,系统性展现湖南林长制部署建设整体风貌成就,集中宣传全省林业部门涌现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介绍经验做法,充分反映湖南在“林长制”促“林长治”深刻转变过程中的改革成果和创新举措。
美丽中国看湖南丨古树名木篇
今年3月,《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为古树名木保护“撑腰”。作为全国古树名木资源大省,在湖南,古树名木有近24万株,其中1000年以上古树445棵。
近年来,湖南通过高位推动、制度创新、部门联动、科技支撑、活化利用等系统性举措,探索出一条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古树名木保护路径。
“2021年,湖南就颁布了《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以政府规章形式明确了古树名木认定标准、保护责任和禁止性行为。”湖南省绿委办专职副主任、一级调研员欧日明介绍。
制度的完善为古树名木的保护带来了直接助益。在永州市双牌县,该县把分到各家各户的银杏树统一流转,村民以古银杏树入股景区,按股分红,并修建游道、长廊等基础设施,群众从古树名木保护的“旁观者”成了“股东”,让双牌县古银杏群完成了从古树到“金树”的蜕变。
“现在每年秋天银杏叶变黄了之后,桐子坳的古银杏群就成了网红打卡点,来这里拍照打卡的游客每天多达上万人。”双牌县林业局局长盘爱军说。
在长沙市芙蓉区,有一株树龄510余年的古樟树,在“文夕大火”中奇迹幸存的它,亲眼见证了长沙从区域小城到现代化都市的跃迁。
“为了保护好这个‘活地标’,前几年,长沙的各个部门还来了一场‘联合作战’。”长沙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洪波回忆道,为了让这棵古樟树恢复健康,相关部门为其复壮修枝、修补树洞、割除腐根、设通气沟……历时3年,这棵古树终于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
一棵古树不仅是自然坐标,更是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今年3月,湖南发布第6号总林长令,要求加强全省古树名木保护。守护古树,守住文化与历史的见证者,正成为三湘大地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