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林改 青山变“金山”的岳阳样本
(转载自岳阳日报)
在湘鄂赣三省交界的绿色屏障上,平江县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交出了一份“青山”变“金山”的亮眼答卷:林改质量高居全省榜首,农民满意率超98.6%,并成功摘得“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桂冠。
如今,一场旨在释放林地深层潜能的配套改革正在平江全面铺开,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了生动的“岳阳样本”。
活权:唤醒沉睡资产
主体改革完成后,平江着力打通资源变资本的通道。在全省率先设立“GEP贷”,为28家农林生态企业发放纯信用贷款9700万元。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办理林权流转471宗,流转面积65万亩,交易金额达4.2亿元。林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3.4亿元,并成功引入欧洲投资银行及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为森林经营和油茶产业注入超7亿元人民币资金“活水”。
高效服务吸引20余家优质企业投资逾3亿元,开发山林超20万亩。同时,岳阳市将平江新造林纳入全市首期造林碳汇开发范围,年内可实现碳汇交易收益,开辟了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
聚财:创新驱动规模经营
针对分散经营难题,平江创新推出“631”合作模式(企业60%、农户30%、村集体10%),有效平衡各方利益,激活规模经营。
2023年,安定镇小田村1200亩荒山荒地率先试点,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林下经济,各方对预期收益充满信心。
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县5个乡镇推广,12家企业及6家国有林业公司与农户合作开发油茶4.2万余亩,如长寿生态林业公司打造的4200亩油茶基地,带动户均年增收1250元。
县财政整合5000余万元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扶持示范合作社。全县205家涉林合作社集约经营林地65万亩,其中8家跻身国家及省级示范社行列。
富民:林下掘金立体生财
为破解林业“长周期”瓶颈,平江大力扶持林下经济,在政策、技术、资金、销售上提供全链条保障,林地流转、抵押贷款、财政补贴等享有优先权。
目前,全县林下经济面积突破70万亩,涵盖种植、养殖、森林旅游(康养)三大领域,年产值达18亿元。带动11万余户农户参与,累计获贷超1亿元,年均获扶持资金2000余万元,实现户均增收5500元以上。葱茏林间,正源源不断长出“真金白银”。
从确权到活权,从固绿到生金,平江的系统化改革盘活了万顷青山。林权证成了林农的“绿色信用卡”,合作社变身增收“联合舰队”,林下空间化作富民“立体聚宝盆”。
岳阳市林业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作为岳阳市首个、全省第二个开展GEP核算的县级单位,平江要在林业领域大胆探索GEP应用场景,完善政策机制,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绿色发展赋能探路。
如今,平江这片湘鄂赣边界的生态屏障,正以生动的实践,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