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自然教育课堂开讲
(转载自新湖南)
7月27日,岳阳市首期课程《麋鹿的前世今生》在洞庭湖博物馆开讲,吸引众多市民和青少年参与。岳阳市林业局联合洞庭湖博物馆开设自然教育课堂,由局机关干部围绕麋鹿、候鸟、湿地保护等主题开展系列自然教育讲课活动,探索自然科普实践路径。
首期课堂以“麋鹿的前世今生”为主题,通过历史脉络梳理和生态文化解读,生动讲述了麋鹿从起源、繁盛到本土灭绝,再从海外侨居到回归祖国的曲折历程。科普讲师结合图文资料和影像记录,详细介绍了麋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存状态及其背后的生态意义,引发观众对物种保护的深刻思考。
为增强参与感,课堂还设置趣味互动环节。通过问答游戏、特征辨识等活动,参与者深入了解了麋鹿的外貌特点和生活习性。现场气氛轻松活跃,不少家长表示:“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更容易理解自然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本次自然教育课堂是岳阳市林业局深化湿地保护宣传教育的重要举措,以此次“国际湿地城市”认证为契机,积极推动自然教育与研学实践相结合,持续完善“政府-机构-公众”协同合作机制,打造湿地保护共建共享平台。
岳阳市林业局分管负责人表示,联合洞庭湖博物馆开设自然教育课堂,既是做好旅发大会后半篇文章的举措,也是探索湿地城市研学路径的创新实践。未来将结合洞庭湖生态特色,开发更多主题课程,传递“岳阳智慧”,推动公众参与生态保护。
据悉,后续课程将围绕洞庭湖生态保护,每月陆续推出相关专题,在“洞庭湖博物馆官方号”微信公众号上开放预约,通过多元化的科普形式,进一步提升全民生态意识,助力岳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湿地城市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