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林下经济“多点开花”结富果
(转载自株洲日报)
密林下空间狭小、隐天蔽日,似乎难再觅经济发展空间,而眼光独到的炎陵人,却利用这方寸之地大做文章,开辟出一片林下经济,闯出一条全新的致富路径,令人瞩目。
6月27日,记者来到炎陵县青石冈国有林场青石分场,看到满山杉木林下,七叶一枝花、黄精等名贵中药材长势正劲,基地从山脚一直向山腰延伸,非常壮观。“如今,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近3万亩,成为继黄桃之后的一个新的农业产业。”该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炎陵县森林覆盖率达83.55%,居全省之首。近年来,该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多点开花”发展林下经济,唤醒了沉睡的土地资源,点绿成金、化绿为银,实现了生态保护、林农致富。
目前,全县林下经济发展总面积26.6万亩,林下经济品种20多个,总产值7.12亿元,铺就了群众致富路。
精耕细作
泥土里刨出“金疙瘩”
近年,炎陵县被定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被禁伐减伐。如何严守生态红线,积极发展经济?炎陵县委、县政府把目光投向平日不起眼的林下。
该县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近年来,该县紧抓国家、省、市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重大机遇,大力扶持林下中药材种植,助力群众多元增收。在青石冈国有林场,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种植名贵药材3397亩,成为全县的示范样板基地。
利用招商引资,该县从香港、北京等地引进神农百草药王谷、中国健康好乡村炎陵等5个中药材种植项目。去年,该县还从郴州引进桂东县珍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建设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中医药生产基地。目前,该县已建成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6个,种植面积2.6万亩,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链。
“多点开花”。该县还鼓励村民们利用废木料,培植出香菇、球盖菇、茶树菇、滑子菇、黑木耳等食用菌,现已建成食用菌种植基地10个,遍布各乡镇,合计面积达700多亩,年产量150多吨,成为群众的“致富小伞”。此外,该县还发展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基地等产业,让泥土里长出“金疙瘩”,发展了当地经济。
生态放养
林中“喂”出大产业
走进水口镇孟氏养蜂场,记者看到一个个蜂箱整齐排放,成群的蜜蜂飞进飞出,嗡嗡作响。两名养蜂人正娴熟地开蜂箱、取蜂巢、割蜂蜡……空气中弥漫着蜂蜜的香甜味道,沁人心脾。
该县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丰富多样的蜜源植物,有着“天然蜜场”美誉,近年来,该县大力鼓励、支持、引导村民们发展蜜蜂养殖,成为带动百姓致富增收的甜蜜事业。
“我们这里的土蜂蜜,纯天然无污染、色泽醇正、蜜质醇厚、口感醇香,市场上很俏哦。”目前,全县已发展蜜蜂约7100群,年产天然蜂蜜63.54吨。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如今,这样的场景在炎陵县不少地方就能看到。林丰则水草茂。该县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里的牛羊养殖以天然放养、生态喂养为主,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牛羊毛色光滑、肉质鲜嫩,非常受市场欢迎。”现在,该县年存栏黄牛3000多头、黑山羊7531万只,日子越过越红火。其中,还涌现了沔渡镇上佬村王贤辉、垄溪乡秋田村吴传友等年出栏黑山羊300头以上的大户20多户。
林下多虫草,还是散养土鸡鸭的好地方。该县引导村民们发展土鸡土鸭养殖,既充分利用了林下空间,又巧妙地消灭了林间杂草和各种害虫,更有鸡鸭粪肥的有机肥,促进了林木生长。同时,依托林地散养的鸡鸭,蛋和肉的品质都要比普通鸡鸭好,林禽共生,两相得利。
高山好林有好水。中村瑶族乡利用水质良好,山涧小溪矿物质丰富,适宜养殖冷水鱼的优势,大力发展冷水鱼养殖。现已在中村瑶族乡、水口镇等地建成养殖基地3个,主要养殖中华鲟等鱼,合计年产量1250吨,年产值4300多万元。近日,越南客商代表团与中村瑶族乡红星桥村的冷水鱼养殖基地,达成了450吨鲜活鲟鱼出口协议,这是该基地产品首次出口国外市场。
康养休闲
“农文旅”带火乡村游
入夏以来,气温逐渐升高,来自长株潭、江西、广东等地的游客们纷纷来到该县的神农谷、大院等地避暑。今年5月底以来,该县各景区宾馆酒店及周边的农家乐,均出现“一房难求、一餐难定”的火爆场景。
优良的生态、较高的海拔,使这里的夏日格外凉爽,大山深处气温比山外低7℃至8℃。此外,该县古、红、绿、彩资源也非常丰富,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一,其中神农谷景区被誉为“亚洲第一氧吧”,入选“湖南最佳避暑胜地”。
利用这些生态优势,近年来,该县投入数亿元资金,全力推进文旅康养基地建设,建成了一批诸如公路、游步道、康养项目等设施建设,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2020年,该县入围第一批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名单。
同时,该县利用林下产业,先后举办桃花节、黄桃节、杜鹃花节、客家非遗歌舞美食、瑶乡风情展演、桃林踏春放纸鸢等活动,助力文旅发展。
每到盛夏,十都镇黄花梨种植基地,黄澄澄的梨子惹人喜爱,每天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采摘。
为放大农业产业效应,近年来,该县还推出黄桃、猕猴桃、蔬菜、茶叶等农作物采摘活动,从单纯“卖果”“卖菜”变身集“吃、住、赏、购、体验”为一体的多业态发展。
记者看到,在龟龙窝、湘炎春等茶园,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观光,采摘新鲜的茶叶,或制茶、学茶艺,亲身体验茶农的乐趣;在耕夫子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心农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地,游客们一边采摘,一边品尝,当一回果农……
目前,该县已发展民宿民居、农家乐(林家乐)660多家,其中十都镇100多家,云上大院、梨树洲各地也分别几十家以上。十都镇密花村获评“全国重点旅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