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楠竹低改焕新颜 乡村振兴添动力
(红网时刻)
一片青山一片竹,满坡翠竹迎风舞。2月27日,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寨牙乡寨牙村,一个个山头上,翠竹挺拔,随风摇曳。在该村18组阴冲湾,细看竹林间,只见林农正仔细地清除竹林中杂草灌木,为楠竹在春天的肆意生长保驾护航。
寨牙乡地处湘西南、湘黔桂三省接边区域,土壤、气候条件十分适宜楠竹生长,楠竹面积达2.1万亩,其中寨牙村拥有竹林6000余亩。在没有进行低改工作之前,竹林常因株距过密,杂草多,而影响楠竹品质,村民们的收入也不是很稳定。2023年3月,在县林业局的技术指导下,村民开始进行楠竹低改,定期清除林地中杂草灌木,在平缓地带垦复施肥,陡坡地段挖竹节沟并施肥于沟中,伐除弱小竹、老竹、枯死竹、过密竹,控制每亩立竹保留在250株左右。
“县里面的专家经常来我们这里进行楠竹低改指导,低改之后我们的竹子长得又高又壮,价钱也卖得更高了,我们的收入也更多了。”村民鲍学连说道。
楠竹低改后,该村每年每亩可择伐楠竹1吨,采挖冬笋50斤、春笋100斤,直接经济效益800元以上,较低改前增加20%。低改后的竹林也增强其生态功能,提升广大林农对科学经营竹林的认知,促进全县竹产业科学、健康发展。
“楠竹是我乡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支柱产业。近年来,我们深刻认识到,楠竹低改不仅是提升竹林经济效益的关键举措,更是加强生态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寨牙乡人民政府副乡长林案吉表示。该乡将楠竹低改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提高群众收入。
下一步,靖州将立足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通过林地经营权流转方式,让村集体和农户充分参与到全县楠竹产业链条中来,带动群众就业,实现农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