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湖南”绘就竹业发展新蓝图
(央视网)
7月17日,湖南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邵阳市绥宁县举行。此次大会不仅是对湖南竹产业现状的一次全面审视,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深刻布局。在会上,绥宁县作为“中国竹子之乡”和全省竹产业建设重点县,展示了其在竹产业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特别是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响应“以竹代塑”“以竹代粮”倡议,大力推进竹产业延链强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
在绥宁县关峡竹产业科技园内,湖南九通竹基复合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经过锯竹、破片、拉丝、炭化等一系列精密工艺后,一根根竹篾条在胶合剂的作用下被编织成强度高、重量轻的复合管道,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管道、管廊、交通工具及军工装备等多个领域。该公司设计的竹缠绕复合压力管道年产能2.5万吨,建设竹复合压力管道生产线2条,年可加工楠竹400万根,年产值可达5亿元。
近些年,绥宁县通过突出“四大抓手”——举县体制抓统筹、集群发展抓招商、竹子下山抓保供、降本增效抓效益,实现竹产业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2024年,绥宁县竹产企业增至97家,累计新增投资达7500万元,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绥宁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也为全国竹产业的转型升级树立了典范。
湖南作为我国竹子主产区之一,竹资源丰富,种类多样。截至2024年初,全省竹林面积稳定在1825万亩左右,立竹株数达到33亿根,年产量稳居全国前列,涵盖毛竹、水竹、黄杆竹等众多优质品种。这些丰富的竹资源为湖南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的发展,将其列为全省十大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之一,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竹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在科技创新方面,湖南省依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科研院所,组建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竹材加工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一系列科技成果的转化,不仅提高了竹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还拓宽了竹产品的市场应用领域。同时,竹产业加工体系不断完善,竹制品从传统的竹筷、竹凉席发展到竹集成材、竹地板、竹家具等多元化产品,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在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湖南注重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各地涌现出一批竹产业示范园区和龙头企业。这些园区和企业通过集聚发展,从竹材采伐、初加工到深加工、产品销售,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同时,湖南还积极推动竹公用品牌的建设与推广,“潇湘竹品”等区域公用品牌的崛起,更是为湖南竹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口碑。
在本次推进会上,竹文旅融合成为竹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湖南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和深厚的竹文化底蕴,大力发展竹文化旅游产业。今年6月,由益阳市桃江县竹海风景区打造的首个沉浸式楚风美学剧场《竹海幻境》正式亮相,这一创新之举通过将屈原的诗词文化与竹林美景相融合,为游客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文化盛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除此之外,湖南省还精心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其中包括竹文化主题公园、竹工艺展示中心、竹海生态徒步道等,这些项目不仅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到竹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进一步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业态。竹文旅的深度融合,不仅为湖南省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