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也能卖钱?这里,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红网时刻)
现如今,“空气”也能卖钱?
如放在以前,对于此类话术,大家都会不以为意,反而觉得又是什么新型骗术。而今,随着“双碳”话题不断“出圈”,更多人渐渐释疑。
近日,在怀化市林地生态系统碳汇权证暨林业碳券首发仪式也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
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10位林农领到了首批林业碳汇权证和林业碳券,4张碳券卖了10万多元。这意味着,湖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迎来重大突破。
“有了林业碳券,林农增加了收入,以前靠砍树卖钱,现在不砍树也能赚到钱了。”44岁的双江镇生棋村林农杨盛谋拿着林业碳券,将手上的碳减排量卖给了通道大锅冲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720亩,交易了4万多元。
要想通过林业碳汇交易将空气“变现”,首先当然要有“林”。
怀化地处湖南西南部,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林木覆盖率均居全省之首,林业资源丰富。因山而名、因水而美,满眼是青山,处处是绿水,素有“会呼吸的城市”之美誉。
而通道森林资源是通道侗族自治县最大的家底,也是最大的竞争力,该县森林覆盖率达79.54%,位居全市第一,有着经营林业碳汇的先天优势。
怀化市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抢抓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关键,以碳汇实物化、实物项目化、项目金融化、金融价值化为路径,进行林业改革创新。通道县则作为怀化市林业碳汇首个试点县。
林地生态系统碳汇权证暨林业碳券的首发,是湖南省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一大创新之举。该举措将为推动湖南绿色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以及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通道县大力实施增碳固碳工程,森林碳汇量稳步增加,绿色颜值转化为生态价值的优势日益明显。
2021年,通道启动林业碳开发探索工作。
2022年的时候,通道就已被确定为湖南省林业碳汇开发试点县之一。
2023年,怀化市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将通道列为建立健全林业碳汇发展机制试点县。
通道县经过探索,在林权证的基础上新增了碳汇权益,率先在湖南试点为林业碳汇权益者颁发林业碳汇权证,以解决林农小散乱地块难聚集、难开发的问题。
碳交易作为一种推动减少碳排放的市场化手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碳排放权交易”简单来说,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在统一的市场上进行买卖。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成熟有效碳市场的发展中国家。
碳市场的交易机制,每一个履约周期,就会有关部门根据发电行业的平均排放水平向需要履约的企业发放碳配额。如果企业当期的实际碳排放量超过了这个配额,就需要向外购买,也就是说,企业的碳排放量不再是一笔糊涂账,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为真金白银。
在减排降碳成为刚需的大背景之下,伴随着市场机制的激励,不少企业和集体加快绿色发展,将绿色资源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经济效益。
通道大锅冲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向表示,按照要求,他们公司的碳排放量要逐年减少,如果扩大生产规模,就要购买碳券,来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
金融是手段,降碳是目的。“双碳”背景下,碳交易和碳金融对于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市场激励机制下,更低碳更环保将成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
“绿色”变“金色”,以“票”的形式发给林木所有权人,从而把空气变成可交易、可收储、可贷款的“真金白银”。
围绕林业碳汇增量、林业碳汇产权、林业碳汇开发和林业碳汇金融四大工作思路,通道积极推动林业碳汇的价值转化。
通道依托湖南省第二测绘院,运用卫星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结合实地调查,对全县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建立了全域林业资源数据库。
以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及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框架下认可的方法学为基础,通道编制了《通道侗族自治县林业碳汇计量方法》和计算模型。同时出台了《通道侗族自治县森林资源生态保护赔偿办法(试行)》,以丰富林业碳券的抵销方式,解决碳汇资源变现难的问题。
在探索林业碳汇金融实现方式方面,通道赋予了“林业碳汇权证”和“林业碳券”金融属性。通过中国农业银行通道支行和通道农商行,该县创新开发了“林业碳汇开发贷”“林业碳汇抵押贷”等碳汇金融产品,并授信通道通发碳汇农林发展有限公司2000万元。
通道林业局碳汇工作负责人蓝振盛介绍,碳券交易不仅能增加林农收入,还会提升森林质量,实现良性循环。
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二级教授佘济云眼中看来,湖南发放林业碳汇权证、林业碳券走在全国前列,“一证一券”盘活了林业资源资产,拓宽了森林生态价值变现渠道,既是“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这座生态绿色之城,我们定将把“绿色”变成“金色”,“空气”变成“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