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简报刊发推介我省各地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经验做法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4-05-14 16:34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近日,国家林草局第26期简报刊发《湖南各地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出新招见实效》专题,推介我省各地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湖南省各地通过全面推行林长制,层层压实各级林长扩绿、兴绿、护绿职责,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持续加大保护力度,森林资源高水平保护迈上新台阶。

湖南岳阳市健全防火体系守护国土生态安全。健全责任体系。由11名市级林长和35个市林长制委员会成员单位督导县(市、区)森林防火工作,划分2586个管护网格,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一长四员一队”网格化责任体系;健全监管体系。建立重点群体管控台帐,及时发布林长令、禁火令、提示函,组织签订承诺书60万余份,实行野外用火审批制度和野外违规用火举报奖励制度,组织开展林下可燃物专项清理行动,共清理林下可燃物210余公里;健全应急体系。运用森林火灾风险普查成果,完善森林防火应急预案,深化森林防火协同协作机制,推动县乡村三级分别签订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定期会商、协同发力,督促指导县级组建森林消防队伍13支,乡镇级队伍104支,村级队伍1380支;健全考核体系。将森林防火工作纳入全市综合绩效考核和安全生产工作月度考核,单独赋分,实行“月考核、月排名、月约谈”,近两年共约谈县乡级林长21人次。

湖南沅陵县创新护林员管理机制夯实基层基础。严把选聘关口。落实护林员选续聘实施方案,由村小组推荐报名、村级审查公示、乡级审核上报、县级审批确认,层层把关,县林长办全程指导选续聘,适时督查督导;打破管护格局。推动护林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对面积小的行政村实行跨村划定责任区域,部分护林员兼职农业产业指导员、地质灾害员、河道保洁员等岗位,全年工资性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实施奖补政策。每年为护林员购买人均200元意外人身保险,其中意外伤害住院险保额2万元,身故险保额20万元。采取财政资金兜底方式,确保全县集体专职护林员管护资金1279万元到位。落实有奖举报制度,护林员发现破坏森林资源问题,通过巡护APP上报,提升案件查处效率;拓宽收入来源。鼓励护林员参与林业产业项目建设,对参与油茶种植面积达10亩以上,按照每亩1000元标准奖励,对种植中药材黄柏按照每亩800元补贴,确保护林员安心巡林。

湖南中方县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四大体系。建立重点保护体系。建立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领导小组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席制度,制定调查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划定沅水湿地、康龙省级自然保护区等一批野生动植物重点保护区域,保护面积由8200多公顷增加至1.98万公顷,珍稀濒危植物红豆杉群落增加到100余株;建立“一长四员”管护体系。推动落实“林长+林业科技员+护林员+监管员+执法人员”,完善生物资源动态监测管理,设立393个网格,实施“人防+技防”式定期监测巡护制度,布设红外相机定点观测、设立候鸟迁移中转站,累计开展巡护3万余人次;建立救护体系。筹措资金设立专业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组建专业兽医和饲养人员服务团队,收容救护一批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建立长效支撑体系。整合林业、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形成常态化执法机制,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建立线索举报奖励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好氛围。

湖南通道县创新“四化”建设织密森林防火网。探索党建引领模式,创新一体化管理机制。打破三省(区)四县(湖南通道县、广西三江县、贵州黎平县与从江县)行政区划限制,以跨区域联合党支部为主体,创新边界区域民族团结共建机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接边地区联合调解委员会,深化执法司法协作模式,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0余件,构建跨界林长共管网格554个,开展护绿联合排查行动近200次,签订森林防火防虫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护林员联动响应和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实现跨省接边地区“一网统管”;科学规划疏堵结合,创新多元化治理机制。将巡林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实现与综治网格、安全生产网格“三网共治”,将县乡村三级森林防火工作行政负责人与林业局、林长办、生态护林员分别纳入政府、部门两条责任线,强化政府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打造“网线”共管模式,创新多元监管方式,加强协同配合,提升工作合力;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创新立体化防控体系。将“一长四员”巡护结合森林防火监测视频系统、无人机监控,实现全时段、全区域不间断防控,今年以来提前发现并及时解决重大涉林问题4个,建强县乡村三级森林防灭火队伍,配齐配足防灭火物资,多次组织实战化演练,推行森林防灭火工作九条硬措施,严格执行森林火情热点核查处置“131”机制,大幅提升森林防灭火基层基础能力;融合民俗文化赋能,创新长效化引导机制。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利用侗族“款约”文化的影响力,通过侗戏、琵琶歌、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森防宣传教育活动100余场,参与人数2万多名,在重要地点设置固定防火宣传牌、防火标语,结合“敲锣行动”“敲门行动”等传统办法,利用新媒体制作发布动态宣传视频,提高宣传覆盖面、增强群众防火意识。

国家林草局简报刊发推介我省各地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经验做法

3330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