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县“林长制”助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红网时刻)
近年来,会同县抢抓政策机遇,锚定楠竹百亿元产业目标,坚持“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优一产”,推进竹产业提质升级,持续放大“林长制”辐射带动效应,充分释放林长制“生态红利”,发展林业新业态、加速生态产业富民。
强化组织体系,三级联动夯基础
会同县重点推进竹产业发展,积极谋划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举措,成立木竹产业专班、竹产业协会,定期召开产业推进会研究问题,组织相关部门以及楠竹经营加工企业代表至安吉、桃江等地考察,接受新的理念,学习发展经验。
依托“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推动楠竹林集中流转到企业手中,全面盘活全县存量楠竹林资源。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林长、产业链长、发展专班和龙头企业的作用,以建设笋竹产业园、金竹楠竹特色小镇、百亿竹产业为抓手,强化发展资金保障,构建资源整合、同向发力的竹产业发展新格局。
大力招商引资,筑巢引凤育新机
制定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大招商大建设”年活动,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点对点招商”“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方式,大力进行招商引资,积极引进笋竹加工企业,重点突出“以竹代塑”产业项目引进,提升产品附加值。
着力构建全竹开发利用体系,强化竹笋、竹材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大力发展生物质燃料、有机肥料、饲料,把每根竹子“榨干用尽”,构建竹循环经济复合产业链。
突出创新引领,科技赋能谋发展
依托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省林科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搭建科研平台,成立会同县楠竹资源综合研发中心,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为竹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奠定人才基础。
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校、知名专家开展笋竹产业领域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笋竹产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提升产品附加值。依托会同林副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加大对企业产品研发的技术支持、政策扶持和宣传推介力度,支持企业创建、使用自有品牌,让绿水青山有效转化为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