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鸟周|湖南进入“候鸟返程季”
华声在线3月29日讯(记者周浩洋)春暖花开,候鸟北飞。近日,在湖南省越冬的候鸟也陆续开启了北归之旅。每年的4月第一周是湖南省“爱鸟周”宣传活动周。今年是湖南省第41届“爱鸟周”,宣传主题是“守护蓝天精灵,共享美好家园”,呼吁大家共同守护鸟类。
候鸟有信,应时而归。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工作人员介绍,湖南属于全国候鸟迁飞主要通道省份,每年春季3至5月、秋季9至11月,大批候鸟主要沿雪峰山脉、罗霄山脉和武陵山脉三条线路迁徙。
“从三月中上旬开始,就有候鸟陆续开始踏上北归的旅途。”宋玉成说,洞庭湖区域水鸟同步调查记录显示,在2021年冬天,洞庭湖区域共有水鸟74种40.4万只,记录的水鸟种类和数量均创新高。其中,东洞庭湖约有22.4万越冬水鸟,占洞庭湖区域越冬水鸟数量一半以上。目前,每天都有候鸟从湖区出发,现在北归已近尾声,呆在湖区还没有出发的候鸟已经不多了。此外还有一些过路的鸟儿选择将洞庭湖作为北飞的“驿站”,在这里稍作休息就和湖区的鸟儿一起出发,继续一路向北。
与东洞庭湖的“尾声”不同,壶瓶山、南山等地部分候鸟的“北归”则还未开始。“现在还没,按照以往经验,中华秋沙鸭四月末会分批启程。”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监测人员介绍,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地球濒危物种,被称为“水中活化石”,其所在的石门县境内中华秋沙鸭越冬数量逐年增多,自2008年首次发现零星几只中华秋沙鸭后,目前已增长到现有的136只,石门已成为湖南最重要的中华秋沙鸭越冬地之一。她透露,按照往年经验,这群中华秋沙鸭将在四月末的时候分批启程,返回我国东北和俄罗斯繁殖后代。
洞庭湖候鸟已经启程,而湖南南山国家公园还没见到大批次候鸟的踪迹。两江峡谷管理处副处长安建华说,“可能是天气原因,目前还没有发现大批次候鸟从南返迁的影迹”。按照往年经验,鹭、鹤、大雁等动物将在清明节后,连续晴天,气温回升的天气里开始返迁。
省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全省有鸟类504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10种,包括中华秋沙鸭、黑鹳、黄腹角雉、金雕等多种珍稀濒危鸟类。
近年来,通过巡护值守、执法打击、栖息地保护修复等方式,全省鸟类得到有效保护,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2021年年底,省林业局首次组织开展洞庭湖区域水鸟同步调查,记录到洞庭湖区域的水鸟74种40.4万只,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140只,这是目前观测到的国内最大黑鹳种群。其中,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横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记录到水鸟54种29.8万只,同比增长3.4%。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由2015年的54只增长到136只;保靖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颈长尾雉在种群数量由2015的300只增加到500多只。
“看到它们在洞庭湖平安过冬,陆续踏上北归的旅途,感觉我们的工作没有白费。”宋玉成告诉记者,近些年,随着退林还湖和大量的矮围、网围被拆除,湿地生态得到快速恢复,渔业资源更加丰富,为越冬的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源,来洞庭湖过冬的候鸟数量开始逐年上升,种类也越来越多样。随着生态向好,人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提高,近年来每年救护的过冬水鸟数量明显下降。他希望,所有的鸟儿都能平安到达栖息地,并在今年秋天,这些北归的鸟儿可以带更多同伴来洞庭湖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