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植树树成林 雨花区守护“绿心”有道
红网时刻新闻3月21日讯(通讯员陈建雨)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3月20日,湖南省林业局、长沙市林业局,雨花区委、区政府以“党建聚合力”为引领,发起“让绿心更绿”大型环保公益系列活动,启动“让绿心更绿——我为绿心植棵树”首期主题活动。挥锹铲土,围堰浇水,这是雨花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守护长株潭绿心的一个缩影。
“铁心”护“绿心”,城市“绿肺”展新颜
在雨花区跳马镇石燕湖村,眼前山川竞绿,草木葱茏,清幽雅静。村中许多路口、路段都竖起了绿心地区指示牌和界碑,只需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清楚分辨“禁、限、控”三区。这些绿心保护标志,依托卫星遥感技术和内置GPS定位联网装置,基本消除了此前存在的定位不准、标志遭人为破坏等现象。
守护长株潭绿心,是雨花区发展所需,也是应尽之责。雨花区绿心面积达183.84平方公里,占长株潭绿心1/3以上,占长沙市绿心面积约2/3,涉及人口7.3万余人。近年来,为严格落实《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要求,该区坚持依法保护、严格执法,建立健全护绿巡查、举报奖励、应急响应处置、问题交办、诫勉谈话、整改销号等制度机制,进一步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和街镇属地责任,绿心地区违法违规用地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绿心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此外,按照中央环保督察组和省、市关于绿心地区工业企业退出相关工作要求,雨花区专门成立了绿心地区工业项目退出工作指挥部,研究出台了《雨花区跳马镇绿心地区工业企业退出奖补办法》,积极为退出企业的再发展牵线搭桥。通过政策激励加搬迁帮扶,截至2019年底,该区绿心地区196家需退出的工业企业,除41家通过绿心总规局部修改调出外,其余155家已全部关停并验收销号。
在雨花区跳马镇,有18个由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采砂留下的矿坑,裸露的矿坑与四周的青山绿水形成巨大反差。2018年起,雨花区启动长株潭绿心废弃矿山矿坑生态修复,涉及面积约1137亩,如今“长”出了一片苗木林,桂花树、茶花树迎风摇曳,罗汉松、红叶石楠等错落有致。
工业企业退出,烟粉灰尘已不见踪影;曾经失去的绿色,慢慢重新“补”回来……生态“绿心”内,全民参与、全民守护,绿意正愈来愈浓。
“通过这些年生态保护修复,绿心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生态资源逐步增长,森林蓄积量也在提高,生态价值不断增加。”雨花区绿心公园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1年底,长株潭绿心森林覆盖率达到42.89%。
在生态保护的同时,如何让生态环境的积极变化转化为生态效益,让绿心地区的市民既能记住乡愁,又能看见发展呢?面对“绿心”地区如何保护性提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的矛盾和难题,近年来,雨花区率先全省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大投入开展环境整治、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等工作,努力构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发展新格局,打造绿心地区乡村振兴的样板。
“党建+生态”,强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是长沙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市的提速之年,长沙市锚定现代农村领航区、生态宜居典范区、城乡融合样板区、共同富裕先行区的示范目标,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长沙样板”。
雨花区深入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持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一幅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花木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打造生态绿心的“美丽产业”。雨花区跳马镇97%的面积位于长株潭绿心内,该镇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3万亩,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次。
在贯穿绿心的洞株路旁,池塘流水、红花绿叶,以花卉苗木产业闻名的跳马镇喜雨村让人眼前一亮。“上世纪70年代,我们村的村民就开始种植苗木了。”村干部周建泉介绍,该村种植花卉苗木起步早、发展快,因地制宜,很有特色。喜雨村将洞株路沿线几百亩土地整合起来,打造成为一个特色苗木基地。田野里蓬勃生长的花木,铺就了喜雨村村民脱贫致富的阶梯。
为了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在雨花区积极引导下,跳马涧建材市场拟转型开发一所职业高中,项目已率先启动实施;跳马镇花卉苗木产业,也从“卖苗木”到“卖景观”再到“卖服务”的转变,形成了育景山庄、乐多园艺等众多龙头苗木企业。同时,加大精品民宿、两型项目的培植力度,积极推动跳马全域旅游的发展。金屏起步区作为长沙南部融城片区的两大起步区之一,则重点依托绿心生态优势打造为“康旅绿谷”,培育发展“生态+文化”“生态+康养”“生态+旅游”等业态。
2021年湖南省花木博览会在跳马镇石燕湖景区举行。此次花博会约7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里,各色花木依次布局。在现场,不少企业与农业合作社签署了花卉苗木合作框架协议,积极开展技术研发、苗木销售、苗木定制等方面的合作……花卉苗木的销路进一步打开,绿心地带的产业链获得了可持续发展。
作为长株潭融城核心,同时也是雨花区唯一的农业乡镇,跳马镇全面推行“党建+生态”模式,以党支部建设为基础,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枢纽,以镇村党员干部、支村两委、群工站、文明创建志愿者为支点,倡导党员做表率,带头加入志愿活动,让“红”与“绿”奏成交响曲,实现志愿服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同频共振、协调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和谐共创局面。2021年成功创建市级美丽宜居村庄17个,惠及11个村社、950余户群众。
助力“双碳”目标,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工程
深化环境治理攻坚战、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绘就绿色生态新画卷……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长沙提出要不断完备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产生活方式加快绿色转型。
如何做好绿心保值增值,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良好的森林资源对碳中和有着重要作用。湖南省林业局碳汇专家戴成栋介绍,相较于工业固碳、减排技术,林业碳汇具有投入少、成本低、碳汇量大、生态附加值高等优势,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碳中和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长沙率先全国省会城市出台森林资源保护实施意见,率先全省开展生态廊道建设并出台市级意见和规划,制定《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林相改造五年行动计划》,以林长制为抓手,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建设美丽湖南做出省会贡献。
以绿心中央公园为载体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工程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之一。“前期将以石燕湖景区为核心,沿圭塘河两岸选取优质的山水林田湖景观,打造一片打造特色滨水空间。将从天蓝水清土净的环境品质,塑造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双碳’目标实现。”雨花区绿心中央公园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陈萍介绍,雨花区围绕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策划开发的起步工程——绿道体系建设工作已提上日程。届时,一条长19公里,达到国际标准的森林绿道体系贯穿圭塘河沿线及周边山林之中,为三地市民增添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游览于一体的公共绿色空间。
近年来,雨花区积极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零碳排放“无废城市”建设,探索发展全面领先的碳中和绿色生态试验区;结合实际建设区域性中心,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交易领域科技创新,打造长株潭科创中心。
可以预见,在长株潭绿心的生态热土上,正闪耀绿色之光、澎湃开放之势,一批批节能环保、新能源、循环利用等产业拔节而起,“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网络纵横有序,“双碳”理念融入每一个绿心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擦亮生态之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