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好水好,高质量发展动能足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1-06-04 10:31 信息来源: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曹云 何志高)半条被子,温暖中国。

一下高速公路,眼前的这句标语让人眼前一亮。这里就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湖南汝城。

193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开始了伟大的长征,10月底先后过境汝城全境。在文明瑶族乡沙洲村,3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家。离别时,她们将仅有的一条被子留下,徐解秀不肯收,女红军又执意剪下一半给她。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徐解秀后来常对儿孙们说。

时过境迁,沙洲当年旧貌难觅,但在当地,弘扬半条被子精神,与人民一道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书写党和人民鱼水情深的新篇章,仍然为人所津津乐道。

记者4月下旬到此采访时,前来开展学党史活动的游人络绎不绝。

从“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出来,眼前山林葱郁、清风阵阵、鸟鸣啁啾,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过去,沙洲生态环境差,道路基础设施极为薄弱,经济以传统种植为主,人均年收入仅够糊口,村集体收入为零。

现在,从高速公路下来,10分钟就到村内。视力所及,屋舍整洁、树木成行、溪水潺潺。

广大党员和群众一起想、一起干,建起了1500亩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乡村旅游和特优水果种植成为全村经济最大的亮点。

2018年,整村脱贫;2019年,人均年收入1384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

乡村美、乡情浓、乡风纯、乡亲富,红色沙洲绘就了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以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在汝城,沙洲就是一个缩影。

绿色是汝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全县国土79.9%为林地,森林覆盖率73.37%,优势明显的林业生态资源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在采伐迹地、湿地、通道、村庄等重点区域持续增绿扩绿的同时,全县加大生态造林、生态抚育和生态管护等措施,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

在生态建设中,汝城立足于红色文化特色和优势,突出重点,精心打造独具魅力的红色旅游生态景区,让百姓富起来。

从2017年开始,先后投资900多万元,实施文明瑶族乡新旭村房前绿化、沙洲村周边景观提质和山坡整治绿化,以及厦蓉高速文明出口绿篱绿化、边坡绿化等工程。

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为城乡面貌带来巨变,沙洲村、热水村、广泉村等森林乡村、秀美村庄脱颖而出。

与“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一河之隔的对面山头,树木葱郁、茂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鲜红大字矗立在万绿丛中,分外醒目,引人深思。

2017年以来,沙洲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带动1000多家农户增收。

城乡大地生态美成了汝城最亮丽的名片,也是汝城留给外来客人最深的第一印象。

在前往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的山路上,莽莽林海云雾缭绕,青山连绵蜿蜒百里,给人感觉俨然鸟语花香的世外仙境。

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山高林密、植被茂盛、物种丰富,被誉为“南岭植物王国”,地处罗霄山脉和南岭山脉交界处,曾先后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等,也是郴州十佳旅游目的地之一。

每年6-10月是旅游旺季,前来避暑度假的游人大部分来自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地。2017年以来,公园已累计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门票收入4000多万元。

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全国最美生态护林员吴树养。

原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他于2017年被聘为村里生态护林员。8000多亩山林、1000多天,无一起火情火警和有害生物入侵发生。2021年,他被评为全国最美生态护林员。

平常巡查,累了就地小憩,渴了喝口山泉,饿了啃块馒头。“每天不走一遍,就是放心不下。能换得大山平安和百姓安宁,值得。”他颇感自豪地告诉记者。

郴州自然山水资源丰富,山好水好是郴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天然优势。正是吴树养们的平凡工作,让汝城、郴州的山水更美。

立足于山水资源优势,郴州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主攻生态旅游,让资源优势真正变成发展优势、经济优势。

以国有林场为主阵地,以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森林康养、温泉保健、旅游度假等绿色产业在全市得到蓬勃发展。

如果说九龙江的精华在山,那东江湖的神韵就一定是水。

东江湖位于郴州资兴,为湖南第二大淡水湖,水域面积仅次于洞庭湖。前两年,记者曾到现场采访参观。

烟波浩瀚,远山如黛,湖光山色美如画。每年,东江湖吸引数千万游客前来一睹为快。

东江湖大坝、大坝下游的雾漫小东江等景点无疑是游客关注的热点,就连地处库尾的天鹅山如今也声誉鹊起。

天鹅山堪称秘境。随着更多游客来此游山玩水、住宿露营、丛林登山,以前的国有林场不再是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已成为疗养、休闲、健身、养生的一方净土。

郴州林地总面积138.5万公顷,分布着各类自然保护地27处,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和石漠公园等六大类型。

全市12.05%的国土为自然保护地。

莽山、天鹅山、九龙江、东江湖、苏仙岭等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深受游客追捧。

这一切,无不得益于在生态建设中始终突出造林绿化、全面实施增绿工程这一基础工作。

“十三五”期间,全市人工造林127.76万亩、中幼林抚育518.49万亩、封山育林181.98万亩,实现了全市森林绿量、质量和活立木蓄积量“三量”齐升。

有资源增量提质作保障,郴州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做好“活绿”文章,森林康养与旅游、竹木加工、油茶、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等绿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无疑又最生动、完美地展现了全市经济发展的活力。

2019年,全市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接待游客超过920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综合收入40多亿元。同年,郴州林业总产值433.75亿元,同比增长8.51%。

郴州71.71%的国土为林地,山好水好林也好。好山好水,郴州高质量发展动能更足。

山好水好,高质量发展动能足

1942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