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花桥镇麦元村:“荒山”变“金山” 千亩油茶林敲开村民致富门
(衡南县融媒体中心)近年来,衡南县花桥镇麦元村依托山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加强油茶产业发展,将千余亩荒山变成如今的绿色产业,在推进产业增效的同时,保障老百姓持续增收有渠道、稳定致富有门路。
花桥镇麦元村是由原杜塘、坦塘、麦元三个村合并而成。该村传统产业结构单一,主导产业为“稻谷 稻草”。2017年以来,该村在驻村工作队衡南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大力加强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油茶产业和旅游业,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了全村各项事业的协同发展。如今,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村集体由几年前负债30多万元转变为年纯收入7万元,呈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春暖花开万物苏,蓓蕾嫩芽满枝株。走进花桥镇麦元村千亩油茶种植基地,一株株油茶苗已吐露新芽,扑面而来的浓浓春意,昭示着油茶产业将成为该村一大富民支柱产业。
该村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利用荒芜的山林,结合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围绕油茶产业做足发展文章。现已新种植油茶600余亩,垦复老油茶林600余亩,可以安排10余人到基地务工。油茶树三年可挂果,五年开始丰产,给当地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投产以后到了丰产期,每亩油茶林可以产茶籽3000斤以上,按现在目前的价格油茶籽可以卖两块钱一斤,一亩田就有6000元的收入,除去生产成本至少可以赚2000块钱一亩。”衡南县农业农村局驻花桥镇麦元村工作队队长蒋和荣仔细算了一笔账。
花桥镇麦元村以产业和就业为重点,把发展产业和支持就业作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的牛鼻子,通过组建合作社,加强对村民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增强了产业发展能力,使全村一大批困难群众通过发展种养产业脱贫致富;通过发挥村物流业发达的优势引导30多名困难劳动力就业,并通过就业培训、扶贫车间和设立公益性岗位等多种途径,确保全村困难群众有稳定收入。
近年来,该村还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筹资100多万元把麦元小学扩建改造成完全寄宿制小学,并筹资300多万元建设村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兴办幼儿园,教学质量在全镇名列前茅。大力实施村组道路改造工程,全村22个村民小组实现组组通水泥路,村民出行不再难。大力实施全村亮化工程,村组道路全部装上太阳能路灯,村民农忙休闲十分便利。大力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全村村民安全饮水得到保障……
这一项项指标得以实现,离不开花桥镇麦元村在外打拼的“物流人”。
“物流企业的老板为我们村里面做出很多的贡献,修桥、修路,包括一些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公益事业都进行了捐资捐物。下一步我村的乡村振兴工作,我也与这些物流企业老板沟通了,只要纳入了合理规划,他们都愿意积极参与进来。”为了改善麦元村的基础设施和面貌,拓宽资金来源,衡南县花桥镇麦元村党总支书记邓军积极与村里“物流人”进行对接。
接下来,花桥镇麦元村将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展现新作为、体现新担当,带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真正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衡南县农业农村局驻花桥镇麦元村工作队队长蒋和荣对麦元村的乡村振兴工作有了下一步的规划:“第一个是大力发展水稻种植,逐年增加村民收入;第二个要把油茶基地巩固好,促进产业发展和村民就业;第三个就是利用龙溪湖的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