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飞来处处栖——耒河禁捕后见闻
(红网)红网耒阳站讯初冬的耒河,有些沉甸甸,两岸翠绿的山林早已染上了一层金黄,枫树叶、梓树叶、樟树叶像花一样竞相绽放,山岭上一层层野菊花香扑鼻而来,成片成片的竹林如波涛一般摇曳,阳光洒一线斑驳的靓影,掩饰着河岸边光秃秃的田野。禾苗收割了,红薯挖走了,连河边池塘的莲藕也采摘上岸,山峦上油茶收摘后的油茶树开着黄白相间的花蕊,正期待着下一个丰收年。
此时的耒河,空旷中有些寂静,平缓飘逸的河水泛着金光,偶尔开过来一艘机帆船,载着摩托车和上圩赶集的人群,从河东走向河西,又折返着从河西走向河东。渡口上依稀有些候船的老人,叼着烟,互相开着玩笑。从大河滩到清水铺,五六个渡口都是如水一般平静,稀稀拉拉的过渡人群,孤零零的一艘机帆船,来来往往,平静得有些让人失落。仔细环视河面,碧波荡漾,一望无垠,连原来那种飘游在河面的打渔船,也不见了踪影。在清水铺渡口,老船民刘师傅独坐在一块空地上,痴痴地望着平缓的河水,还有那河对面迢迢山岭,若有所思,又似乎漫不经心,一副发呆的样子。他告诉我,耒河禁捕十年,他这个捕了几十年鱼的老渔民也终于失业了,这次禁捕令非常强大,谁也不敢再偷偷捕鱼了,再捕就是和法令作对,量谁也没这个胆。对老刘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他连那艘陪伴他好多年的小渔船都拖上岸放回到了家里。这回真的是金盆洗手了,再不会划着小船在河面上捕鱼了。
没有了捕鱼船,也没有了轰鸣着机器在河面上采沙的铁壳船,耒河上恢复了往昔的宁静,除了河两岸飞驰的车辆,还有三三两两走过的人流,难得的一片江天一色,难得的一片碧水蓝天。清晨,霞光微露,耒河一片静谧。天边云彩伴随着碧波水流,如镜子一般光彩夺目。没有船,没有人影,河水在晨曦之中,坦露着一派自然风光。而在禁捕前,早晨的耒河各河段,都会有一些小渔船,或撒网,或收网,或划浆,充分利用早晨捕捉一些河鱼。据说早晨捕鱼最多的人,可以达到二三十斤,那可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如今禁捕令一下,再也没人利用清晨捕鱼了。于是,清晨的耒河展示着自然环境下的静寂和朝霞风光,而镶嵌在耒河中央的一座座小山,尽管已是初冬,如今却是出奇的绚丽。
在淝江口,宽阔的河流碧波浩淼,河中央的小岛屿喧闹声迭起。一只只白鹭如飞蛾般直扑而来,或环绕河水,或飞翔天空,或贴水起舞,或互相嘻戏。从远处看,耒水就似一抹星星点点的雪花,漫天飞舞。而来到近处,又是另一种盛况,数千只白鹭齐聚淝江口,遮天蔽日般翩翩起舞。在这个初冬季节,白鹭光临耒河,以往并不多见。这种河与鸟的共存,这种和谐自然的生态环境,让人联想到的禁捕后的耒水,想到了恢复本身面貌的河岸,鱼虾跳跃,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风光。
不仅仅是淝江口两岸招引了成千上万只白鹭,在黄市镇对岸的直吊岩,一样引来了数以万计的白鹭。青翠的竹林,一望无垠,两岸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白鹭在这样的氛围之中,紧紧依贴着耒水,寻觅着鱼食。如此众多的白鹭飞临耒水,忙碌着飞翔和觅食,让蔡伦竹海风景点也平添了一份生气。站在观景台上眺望,一束白练如一道彩虹,横跨在万顷竹海之间,数万只白鹭点缀着竹海与河水,浑然天成。一幅静止的工笔画,就在游客眼幕底下生成,跃然纸上,大气而又绚丽多彩。
如此众多的白鹭飞入禁捕后的耒河沿岸,让秋末初冬的耒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耒水禁捕后,自然环境和自然风光的逐步回归。这种回归有些原始,但又烙上了时代印痕。住在陶州圩的谢老就说,以前耒河两岸白鹭飞来顶多三五只,如今成千成万白鹭飞临耒河,的确不可多见。
古诗云,“白鹭飞来无处停”。如今的耒水沿岸,不管飞来多少白鹭,都可以自由栖息和寻觅食物。“海是龙云界,云是鹤家乡”。禁捕后的耒水,张开翅膀,接受自由飞翔的白鹭,提供丰富的休息场所。竹海、山峦、岛屿、河水,清澈而又透明,干净而又自然,焕然一新的山山水水。耒河,白鹭飞来随处停。禁捕后的耒河,带来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带来随处停歇的白鹭。随着十年禁捕令的实施,人们有理由相信,碧波荡漾的耒河,还将吸引更多的鸟类和鱼类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