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县:念活“山字经”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0-09-15 10:07 信息来源:


    (红网)崎岖的山路,贫瘠的黄土,这里是大山深处的衡东县吴集镇南山村。

“山多地少,难以产生经济效益,怎么脱贫?”2015年第一次到南山村时,看着远处的荒山,衡阳市审计局驻南山村第一任扶贫队队长庄昌富满脸惆怅。

“靠种树脱贫?别想了!”“种了也没用!”村民们说着各种认命的丧气话。

但是,高处是山林树木,山下是田野庄稼,这样一幅美好画卷,在庄昌富的梦里出现了不止一次,在接力的第二任扶贫队队长肖志昌、第三任扶贫队队长王议城眼里,它们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一任队长,选好“致富树”

南山村山多地少,如果能种上合适的树苗,既能美化村容村貌,又能形成产业进而帮助村民脱贫。然而,种什么树,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我们曾种过油茶树,但是上山不便,只能肩挑背扛地运肥收籽,施肥、管护的困难很大。”村干部无奈地说,“这几年村里年轻人都外出务工,老油茶林疏于管理,每亩产茶油才4斤,对新造油茶林也没有什么兴趣!”

庄昌富终于明白村民为什么会说那些丧气话,他知道,只有让村民切实感受到扶贫政策的红利,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向市审计局领导作了汇报后,庄昌富第二天便请了市林业局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山路泥泞,只有村民踩出的羊肠小道,站在山头,只见3200亩的油茶林和杂树杂草混成一片,让人眼花缭乱。

“这里是适合种油茶的,但由于没有及时垦复,杂树杂草丛生,产量很低。如果管护好每亩至少能产20斤茶油!”

专家的话给庄昌富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想,老油茶林的茶油价格能卖到50元/斤,而新种油茶投资大、回报期长,并且新种油茶产量虽高,但价格才30元/斤,不如将老油茶林管护好,稳定村民收入,提振信心,那么今后新种油茶林的工作开展起来就会顺利许多。

“要致富还是得先修路!”

“管护油茶林都要给予补贴!”

捋清了思路,庄昌富召开村委会定下工作方向,发动村民进行油茶林管护。他算了笔账,村民油茶林4亩/人,管护能获得50元/亩的工钱,油茶垦复还有200元/亩的补贴,在油茶投产之前,一户就能有800-1000元的收入,等挂果卖出后,至少还能有1000元/亩的收入,脱贫有了基本保障!

截止2017年,扶贫队在南山村投入30多万元,沿山边修建机耕路,解决了村民上山不便的问题,垦复老油茶林近4000亩(包含除草),实现了省级贫困村脱贫摘帽出列。

二任队长,栽好“致富树”

2018年,肖志昌接过了驻村扶贫的“接力棒”。为找到产业发展方向,他举办了两期“我为南山添光彩”的大讨论,邀请市审计局的领导和村支部书记授课,每个党员进行发言。两次讨论过后,全村明确了新建200亩的油茶基地。

不会干?

学!2018年2月底,肖志昌带着扶贫队和村干部去衡东县青鸦村实地学习建设油茶基地经验。

没有钱?

争!肖志昌从市级财政扶贫资金60万元中争取到40万元用于油茶基地的开发建设。

没场地?

谈!肖志昌组织召开组长大会、群众代表大会,一起选址、算租金,终于以1600元/亩的价格租下了南山村2、14、15村民小组的流转荒山。

为保障油茶销路,肖志昌协助村支两委,采取“村集体经济 合作社 贫困户 基地”的模式,成立了衡东县南浩种养专业合作社。村民委员会以委托帮扶的形式把全村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以基地为依托,扶持101户贫困户以入股分红和在基地务工获得劳动报酬等形式结成利益联结机制,既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又实现了产销一条龙。

截止2019年,新建第一期油茶产业基地80余亩,10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三任队长,念活“山字经”

第三任扶贫队队长王议城在实地查看了油茶基地和合作社后,他有了新的顾虑——油茶的见效周期有些漫长。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深思熟虑后,他瞄准了果树种植,“3年就能发果,4年就能丰产,短期就能见效,油茶与水果相辅相成,以短养长。”

根据市林业局专家意见,驻村扶贫队和村支两委选择了大分四号温州蜜柑、由良蜜桔等品种好的耐寒果木,并依靠当地水库、宗教场所等自然及文化资源,推动产业项目与旅游资源的协同发展。此外,注重培养村干部和致富能人致富带富能力,打造脱贫致富的排头兵,为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提供全过程服务。

经过一系列努力,南山村念活了“山字经”,基本形成山顶是生态林,山腰上是油茶、果木基地,山脚下是旅游业、养殖业的立体产业格局。

截止2020年2月,南山村新建一、二期油茶林共160余亩,果木基地60亩,种植果木约4800棵,由南浩种养专业合作社进行“标准化果园”模式管理。

万木争荣,期待“聚宝盆”

“油茶基地建成后第6年可挂果,盛果期亩产茶油10公斤,收益1200元/亩,扣除各种费用后可创收15万元/年。水果基地建成后第5年可挂果,盛果期亩产400公斤,收益3200元/亩,扣除各种费用后可创收10万元/年!”扶贫专干文艳林掰着指头算收益,“我曾想,扶贫队撤离后能为我们留下什么。现在我知道了,郁郁葱葱的油茶林和果木林,就是驻村扶贫队为南山村留下的一支永不撤走的‘致富队伍’!”

如今,走进南山村,举目皆是绿色,抬脚皆为景色,大山、树苗,它们正悄悄积蓄着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力量。

衡东县:念活“山字经”

13729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