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增强绿色理念,助力家门口退耕还林还湿
(潇湘晨报)对比曾经的唐家湖,污水横流,村民对家门口的刺鼻味躲之不及。8月4日,记者来到湘潭县锦石乡唐家湖,实地感受到当下生态环境的变化,而这里的系列变化,得益于湖南省"一号重点工程"退耕还林还湿试点项目的落实。
群众自觉助力地绿水净
2018年11月,唐家湖退耕还林还湿工程项目完成。湘潭县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湿试点,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修复,拦截农业面源污染等措施,净化湘江水质,努力打造实施生物治理的示范样板。如今,试点区地绿水净,群众更是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成了自觉行动.
唐家湖湿地上,水生植物茂盛,多样生物将白鹭、斑鸠等鸟类吸引,在此觅食停留。
湿地周边,家家户户都在为家门口的风景助力。村民胡志元介绍,当下,村民正忙着在家门周边栽种荸荠。种植荸荠,既不会施肥,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又可以利用荸荠,对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净化。
记者观察到,在唐家湖湿地周边,分别种植了湘莲、荸荠、茭白、美人蕉等几十种生态、经济、景观型水生植物。村民被聘请参与到植被的管护当中,增加了经济收入。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宋庆安介绍,唐家湖建设项目实施"田—塘—渠—河"复合生态系统修复,农户、农村、农业三结合协调发展,河长制、美丽乡村建设、退耕还林还湿三轴驱动,实现了物质、能量、生物资源的有机循环,起到了政策推动、措施方案、公众意识三方面同步,环境教育、乡村振兴、小微湿地高度融合,通过示范和宣教,提高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唐家湖退耕还林还湿项目,既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也利用这优美的生态环境,结合碧泉潭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展生态观光等活动,来推动区域生态旅游。
湘潭县林业局副局长王翔介绍,该项目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分别体现在:生态效益突出。年净化污水达2591.4万立方米,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水禽数量增加,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社会效益突出。项目建设对美化环境、净化水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很大作用,周边群众满意度达98%。经济效益突出。项目区内种植荸荠70亩、莲藕100亩等经济作物,产生经济效益每年约60万元,湿地周围每户每年增收约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