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基本建成
(湖南自然保护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的发展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坚持保护优先是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石,而信息化建设又是提升保护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生态保护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夯实保护基础的关键所在。
根据2019年12月召开的全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信息化监测和审批监管会的工作部署,各国家级保护区与技术支撑单位尚文科技通力合作,短短的六个月,我省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全面快速推进,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截止6月底,全省2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了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或升级,实现了21个保护区信息化管理平台与湖南省自然保护地信息化管理平台数据对接同步,基本完成我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据互联互通、信息集成共享。
一、精心研发,完善平台
今年1月至6月,技术支撑单位举办了七期免费培训交流活动,并同步开展了免费现场实操培训,为保护区120多名一线工作人员做了信息化管理平台与巡护数据采集平台的实地操作使用培训。培训过程中,保护区为平台建设提出了大量的宝贵意见,在六个月内,管理平台进行了12次升级。功能由之前的5大模块,提升到11大功能模块,实现了对保护地的各类业务数据进行增、删、改、查、分类、存储的应用与管理;并提供多种数据分析模型,产生图形数据、生成统计报表,为保护区的各类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将各类基础信息转化为GIS可处理的数据结构,在电子地图中完成地理空间展示。
二、深化应用,注重功能
通过信息平台,各保护区可以进行保护区概况、功能区划、物种编目信息、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现状等基础数据的录入,设置野生动植物监测样地样方,规划巡护路线,标注人员活动热点区域,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监测、人为干扰监测、生境、巡护、监控视频等数据的管理和宣传教育、社区共管、项目实施等信息的管理,有效提高了各保护区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信息直通,强化监管
通过湖南省自然保护地信息化管理平台,省局可实时掌握全省国家级保护区内主要物种、种群变化情况、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现状,实时跟踪监管各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巡护、人员活动控制、督察处置等工作进展。
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湖南省自然保护地信息化管理平台统计到湖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编目信息6795种,生物多样性监测信息1681条,人为干扰监测信息76条,热点监测84条,规划巡护路线209条,巡护总里程25028.164公里,开启了全系统、全方位、全流程的保护区信息化,全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信息集成共享和互联互通新局面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