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园镇:老唐端稳了“生态饭碗”
(时刻新闻)“每年有一万元收入,加上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脱贫了,我端稳了生态饭碗,感谢国家好政策。”5月7日,在黄茅园镇金中村生态扶贫表彰会上,生态护林员唐安国,手捧沉甸甸的荣誉证书和纪念品,表达了对国家生态扶贫政策的感激之情。
唐安国今年51岁,是黄茅园镇金中村9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小患有慢性病。成家后,夫妻二人没有劳动技能,仅靠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捕捉泥鳅鳝鱼艰难地维持生计,供儿子上学,生活特别贫困。
2014年唐安国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黄茅园镇金中村支村两委和帮扶干部先后为他家落实了危房改造、“四跟四走”、低保、“雨露计划”等帮扶措施,还引导其妻子外出务工。2017年通过公开选聘程序,唐安国光荣地成了村里的生态护林员。
每天早上一起床,唐安国就手戴护林员红袖章、腰佩柴刀、头戴斗笠、身穿迷彩服、脚踏解放鞋,开始了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他负责巡查的山林有4000多亩,山势陡峭,林地复杂。来来回回、上上下下穿梭在山林间,每天要步行二十余公里。刚开始时,由于体力不支,唐安国几次晕倒,他咬咬牙坚持着,渴了,捧一口山泉水,饿了,咬一口自带的干粮,慢慢地就习惯了。
每年防火期是他最为繁忙的时候,晴天,在山林中巡逻,晨曦初露起、披星戴月归;雨天,入户宣传防火小知识,劝导村民在山林中不要用火,提高村民爱林护林意识。
“这几年,我们村没有发生什么森林火灾,也没有乱砍滥伐现象,他功不可没。”黄茅园镇金中村党支部书记唐忠勇激动地说。
如今,4000多亩山林,郁郁葱葱,成了该村生态之肺,村里生态环境也渐渐好转了。唐安国坚持每天写工作日记,词句不华丽,还有不少错别字,但每天干了啥,工作中应该注意啥,一点一滴都写得清清楚楚。
“以前,为家庭生活开支发愁;现在,护林了有稳定收入来源,我一定尽职尽责工作,我一定好好珍惜,护好这片林。”眺望远方绿意盎然的山林,愈发郁郁葱葱的树木,唐安国甚是欣慰。
近年来,黄茅园镇为提升脱贫“加速度”,加大就业帮扶力度,用就业扶贫特岗“造血”贫困户,促进贫困户转移就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目前,该镇端上生态饭碗的贫困户达七十多户二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