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林科院:油茶科技领先者
全球90%的茶油产自中国,中国45%的茶油产自湖南,湖南省油茶林面积、茶油产量、油茶产值均居全国首位。
依托湖南丰富的油茶资源优势,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经过四代人50多年的努力,在油茶杂交育种、规模快繁、丰产栽培、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创造性突破,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0余项,选育出良种106个,获得专利20项,制订标准10项。营建了全国规模最大、品种资源类型最全的国家级油茶种质资源库,建立了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油茶相关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
湖南省林科院坚持选育油茶优质高产良种,培育出“霞系列”“国油系列”等油茶新品种8个,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梁希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支撑建立了全国首个油茶杂交种子园,“湘林系列”良种在南方14个省份广泛应用。
在油茶抗性育种、磷高效和高光效新品种定向培育研究等方面,湖南省林科院均居全国领先水平。选育的油茶良种年亩产茶油比普通品种增产6-10倍。在浏阳市淳口镇营建的油茶高产新品种示范林,最高亩产油可达77.5公斤。“湖南是油茶科技领先者,你们把一篇优秀的论文写在了大地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称赞道。
为保障油茶良种供给,湖南省林科院研发出油茶容器大苗规模化繁殖技术,嫁接效率提高87.5%,湖南油茶苗木出圃合格率从60%提高到82.4%。创立了油茶组培苗生根与移栽“一步法”技术体系,年培育苗木能力超过1.5亿株。除满足本省造林需求外,向湖北、河南、云南、贵州、江西、四川、安徽、广东等10个省(区、市)辐射推广400余万亩。
近年来,湖南省林科院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油茶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依托湖南省林科院研发的油茶冷榨和水酶法提油等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成果,全省成功培育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111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9个,打造了“大三湘”“山润”“金浩”“贵太太”“林之神”等一批茶油品牌。
通过精深加工和副产物开发利用技术,湖南省林科院研发出母婴油、烹调油、护肤油、注射油等特种油品,开发出洗涤液、有机肥、植物源生物农药等新产品。与龙头企业联合创建了“湖南茶油”公用品牌,制订了“湖南茶油”团体标准。通过打造“互联网+油茶产业”信息平台、开通“国油网”等,实现了茶油产品线上线下营销。
为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经营,湖南省林科院在全国率先引入油茶森林认证理念,先后培训审核员30余人,支撑常宁市通过油茶森林经营的FM认证和企业的产销监管链COC认证。在常宁市、邵阳县、湘潭县、常德市鼎城区、岳阳市经济开发区先后建立油茶标准化示范基地1.2万余亩,进入丰产期后,亩产油可由造林后第四年的5公斤提升到62.5公斤,亩产值超过6250元。
让林业科技深入田间地头、服务千家万户。依托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湖南省林科院派出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万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工程专家100余人次,先后举办技术培训班58期,培训技术人员和林农5613人次。
邵阳县怡悦油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根生经过多次培训,已成为当地油茶种植的土专家。2010年先后完成油茶造林1.3万余亩,带动农户1869户7167人脱贫致富,安排富余劳动力再就业300余人,获得“全国绿化奖章”和湖南“百名最美扶贫人物”等荣誉称号。
近5年,邵阳县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73万户、贫困人口6.31万人参与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累计3.1万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占全县累计脱贫人口的34.8%。
在湖南,种植油茶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全省51个贫困县均为油茶种植县,油茶种植面积达800万亩。截至2017年,湖南参与油茶生产经营的林农达268.3万户924.4万人,其中,油茶产业扶持带动贫困户37.2万户、贫困林农119.2万人,户均获得油茶项目资金支持18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