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瓶山保存动植物标本5万多份 其中不乏中华秋沙鸭、金雕、中华鬣羚等珍稀标本
湖南日报6月5日讯(记者 肖洋桂 通讯员 王承红 陈怡铭)“这份标本可是我们保护区的‘镇馆之宝’……”解说员一番话,引得专家组成员睁大了眼睛。原来,该标本是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藏的金钱豹标本,是1987年收缴一村民违法捕杀的金钱豹制成的。
近日,国家生态环境部等7部委组织专家组,对壶瓶山保护区管理工作开展现场评估。期间,专家组对保护区保存的标本给予极大关注。
据介绍,目前,壶瓶山保护区共保存动植物标本5万多份,全部是在保护区内采集的,包括植物、真菌、昆虫、鱼类、鸟类、两爬类动物等。其中陆生脊椎动物标本400多份,里面不乏中华秋沙鸭、金雕、中华鬣羚等极具分量的珍稀标本。
壶瓶山保护区因生物多样性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华中地区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保护区采集的动物标本主要来自没收的违法捕猎动物以及自然死亡或因病不能存活的动物,其中大部分是2008年因冰冻灾害死亡的动物。植物及真菌标本主要是结合当地资源调查长期积累形成的。通过数代人辛勤付出、长年累月积累,目前,壶瓶山保护区标本储藏室成为该区对外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被中科院列入“中国植物标本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