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强省生动诠释绿色发展理念———湖南林业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系列报道(一)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7-07-24 00:00 信息来源:

  本报记者 刘宁 曹云 欧日明 何志高

  编者按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生态强省。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续;要发挥湖南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惠民,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生态强省。绿色发展、健康森林、绿色产业、生态城乡,是湖南林业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关键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林业为湖南赢得了绿色大省称号,又将在此基础上为生态强省建设提供强劲支撑、创造不竭动力。

  日前,本报记者来到湖南,围绕林业推进生态强省建设主题, 深入城乡一线采访,现推出系列报道 4 篇。

  继 2012 年出台 《绿色湖南建设纲要》之后,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的新湖南,推动生 态环境显著改善, 实现从绿色大省向生 态强省转变。

  湖南生态资源丰富。 截至2015年底,全省林业用地面积1293万公顷、湿地面积102万公顷,分别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4%和 4.81%;全省有高等植物4859 种,为全国的17.8%;已监测到的鸟类有438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1/3。据测算,2015年,全省森林、湿地的储碳、释氧、蓄水、固土、保肥等主要生态效益价值高达12168.4亿元。

  尽管如此, 湖南还算不上生态强省。绿色大省看数量,生态强省重质量和效益。仅以森林质量而论,提质增效空间巨大。

  谈及森林精准提质增效,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说,中国森林覆盖率虽已达21.66%,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突出问题是森林质量不高,表现为森林蓄积量不高、 生产力水平较低、生态效益不够齐备。我国乔木林平均每公顷蓄积9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4%。优质树种较少,森林生态功能不优。每公顷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只有6.1万元,仅为德国等林业发达国家的 50%。在某种程度上,森林质量不高、效益不高, 其实也折射出过去的发展理念存在图规模、重速度、贪数量等种种偏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绿色发展理念为美丽湖南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生态强省建设的最终归宿。

  生态强省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当数量与质量不平衡、规模与效益不协调甚至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时,怎么办?降速提质、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

  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冲突,其实就是经济与生态的失衡,是保护与发展的冲突。过去我们常说,先破坏,再修复;先污染,再治理 ;吃祖宗饭 ,断子孙路。对于以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我们一点都不陌生,也一直在反省。

  发展之路到底如何抉择?

  生态地位敏感、脆弱的地区,往往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些地区,按照传统发展模式,一味上项目、搞开发,拼速度、比规模,其后果一定不堪设想。

  湖南有51个贫困县,绝大部分都处在生态资源丰富的武陵山、罗霄山片区。如果和其他地方去比拼工业,显然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且相当危险。发展特色种植 、文旅休闲 、 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 ,才是贫困地区把绿色资源变现、加快脱贫致富的最优路径。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地处偏远,位于武陵山脉中段 ,境内瀑布众多,鸟语花香,高山峡谷遥相呼应。

  总书记考察十八洞村,首次提出 “精准扶贫”,作出了 “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此后两年多时间 ,十八洞村铺上了沥青路,修起了游道和护栏,村里的房屋修缮一新 ,脱贫265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月底 ,《中国绿色时报 》记者来到十八洞村采访。村子层峦叠翠、云雾弥漫、溪水潺潺,山水很宜人 ,空气很清甜。苗族传统民居古朴自然,青石板路在苗寨间蜿蜒,公厕、邮局 、农家书屋等一应俱全。

  村民孔宪春2015年种下11棵桃树 ,2016年上半年全被领养 , 一棵桃树一年采摘费418元,11棵树一年就是4000多元。他还在家里办起了农家乐,游客最多时一天接待 200多人 。“农家乐一年能挣5万多块,家里的腊肉也受游客欢迎。”他还打算建客栈 ,让游客能住下来,再多养几头猪,多卖些腊肉。

  通过种植、养殖、苗绣加工 、劳务输出等,十八洞村富了,乡村旅游更是成为支柱产业。

  优美的自然风光、 古朴的苗寨、 淳朴的民风民俗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前来考察调研的影响力 ,使前来村里旅游观光、考察学习的游客和参观学习团队络绎不绝,双休日游客多达 5000人次以上。全村每年接待游客约 25万人次,正在创建国家4A级景区。

  没有优美的自然生态 、浓郁的苗寨文化,就没有十八洞村的今天。十八洞村的实践表明 ,通过绿色发展,努力寻求数量与质量、 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平衡,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湖南生态强省建设的内在逻辑。

  生态强省 ,一定是发展与保护、经济与生态、规模与效益、数量 和质量之间相对平衡的发展状态。

  湖南先行先试,已从宏观层面开始试点探索。

  2007年12月 ,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正式获批 ,至今刚好10年。

  10年来,湖南探索建设两型社会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成绩不凡。从2008年起,湖南经济总量已连续9年进入全国十强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到46.3%, 高能耗 、高污染 、高排放产业比重逐年下降。

  与此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上升,全省森林覆盖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长株潭3市及全省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例大幅提升, 全省98个主要江河三类以上水质断面达 96.9%……全省“美丽指数”和人民群众的生态 获得感显著提高。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在全省,摒弃速度情结、不简单以规模论英雄、不以牺牲绿水青山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等绿色发展理念,渐成共识,深入人心。

  建设富饶、美丽、幸福的新湖南,就得靠建设生态强省来实现。建设生态强省,就要围绕一张美丽蓝图,一任接着一任干,以“功成不必在我 、建功必须有我”的境界,切实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倍增 、财富倍增的“绿色银行”,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生态强省生动诠释绿色发展理念———湖南林业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系列报道(一)

6670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