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苗寨换新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驻点帮扶凤凰县毛都塘村纪实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7-06-28 00:00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记者 左丹 通讯员 张学文 邹敏

  6月23日,凤凰县山江镇毛都塘村沸腾了:这座千年苗寨家家户户通自来水了!

  村支书吴志丙拧开水龙头,看到清亮的水哗哗流下来时,禁不住热泪双流。

  受邀前来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长廖小平一行,被身穿节日盛装的村民们团团围住,大家唱着山歌、端着自家酿的好酒,道不尽的情谊、说不尽的感谢。

  2015年4月到2017年6月,短短2年多的时间里,毛都塘村这座千年苗寨,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工作队的驻点帮扶下,路通了、水通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

  幸福水,甜了苗家人的心

  毛都塘村位于凤凰县西北部,处在凤凰“山上山下”之间的“山腰”地带,全村237户人家99%为苗族,是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苗寨。

  整个村子山高水低,沟壑纵横,高山峡谷交错,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生产条件恶劣,全村没有一条机耕道,农民劳动强度大,农作物产量和效益低,生活贫困。

  村内水源匮乏,人畜饮水靠两处井水供应,住得远的挑一担水要半个多小时,留守妇女、老人取水更困难。尤让人烦恼的是,持续天晴或者外出务工村民回家过春节时,井水就不够用,更谈不上灌溉农作物。

  2015年4月,苗寨来了2名80后年轻人,他们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扶贫工作队的李广军和熊启明。

  “我在陕西农村长大,但未见过这样贫穷的地方。因为路不通,建材运不进来,村里危房多;因为缺水,大家的衣服穿得很脏很脏才洗。因为贫困,村里一位孤寡老人,粮食长虫了,拿出来晒晒继续吃……”工作队队长李广军告诉记者。

  为了改变毛都塘村的落后面貌,学校派来土木、林业、测绘、规划等专家们给毛都塘村把脉。

  “高校的优势在智力。科学规划扶贫蓝图,是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校长廖小平介绍。

  很快,改善基础设施、寻找水源、发展经济林产业的扶贫路线图制定了下来。

  工作队一边带领大伙修路,一边在当地人陪同下翻山越岭寻找合适的水源。“村子偏远,从镇上接通自来水,短时间难以实现。自己找到充足水源,修蓄水池建管网,是最快能解决村里吃水问题的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队请来省城专家,在村子里终于找到了一处水量充足又能辐射到整个村的水源。今年3月,在凤凰县水利局的支持下,毛都塘村饮水工程开工。“我们将蓄水池修在了山顶,与水源地的落差是70米,中间修泵房,将水源地水抽到蓄水池,经过净化处理后,通过管线流进村里的每家每户。”

  当家中接通自来水时,村民龙仙英禁不住眼眶湿润了。丈夫常年在外打工,独自在家抚养4个年幼孩子的她,能不去很远地方取水,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水洗一个干净的澡,是她多年的心愿。如今这个心愿已变成了现实。

  “工作队到来后,我家孩子上学的学校,危房变成了新房;村里路通了,水泥环村路、通组路、机耕道,全有了;如今家家户户饮上了自来水,感觉像做梦一样。”龙仙英说。

  经济林,托起了致富梦

  “毛都塘村变化非常大,这种扶贫模式值得推广,我们希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继续在我们县里帮扶。”凤凰县委组织部部长覃振华说。

  毛都塘村扶贫模式,就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扶贫工作队采取的“高校(公司)+合作社+能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模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派出多位经济林专家教授来到毛都塘村,帮助村民进行特色水果示范基地规划。如今,锦绣黄桃、砂梨翠玉、南方脆枣、李子、锥栗等果树林,在毛都塘村已初具规模,果树下面,套种的射干、桔梗、巨麦、万寿菊等中药材,长势喜人,花朵摇曳。

  “我们在毛都塘村建设了262亩特色水果示范基地,并把它们全部分给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管理,同时联系了公司负责收购。中药材今年就有收入了,经济林明后年就能挂果了。贫困户脱贫已指日可待。”李广军说。

  吴田省是村里的一位种植大户。几年前,他曾在村里摸索着种植中药材,由于缺乏技术指导,都失败了,亏了20多万元,成了村里的贫困户。工作队来了后,他又燃起了种植梦,在专家指导下,今年种了20亩射干、20亩果林,目前长势很好,收入有望达20万元。在外打工的儿子也准备回家跟着父亲一起干了。

  “驻点帮扶两年多时间,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村民们愿意跟着我们一起干了。村里有一个村民,嗜酒,不劳动,家中很贫困。自从分到特色水果基地后,他开始戒酒,参加劳动了。他说,不劳动,对不起工作队。”李广军说。

千年苗寨换新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驻点帮扶凤凰县毛都塘村纪实

6670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