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茶油”迎来发展春天
李阳杰 廖中华
油茶,在全球唯中国独有,是大自然馈赠给华夏大地的瑰宝。
鼎城,地处我省西北部,是国家油茶基地示范县(区)、全省重点油茶县、中国油茶之乡。
鼎城茶油,先后斩获国家地理证明商标、 第六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第三届中国(伊春)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
被誉为“东方橄榄油”、“长寿油”……
全区现有油茶面积45万亩,万亩以上的乡镇有19个。
近日,这位市场的“宠儿”再一次大放异彩:荣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方阵。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却实至名归。
乘着这股势头,鼎城区委、区政府吹响了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号角:到2020年,全区油茶面积达到50万亩,年产茶油1.5万吨以上,形成总产值50亿元以上的油茶产业体系。
历史: 沉浮百年今朝更“红”
早在公元前3世纪,《山海经》就有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这里的“员木”,即为油茶,秦时称甘醪膏汤,汉末称膏汤枳壳茶,唐代始称油茶,沿用至今。
而鼎城茶油是指采用在常德市鼎城区特定的自然环境下,以种植生产的优质油茶果实为原料,经过传统低温压榨等工艺加工而制成的油茶产品。鼎城茶油因产于“鼎城”行政区域范围而出名。
鼎城区种植油茶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清朝时期,在鼎城最高峰插角殿上,有清乾隆五年八月十六日立《三邑禁碑》,碑文尚可辩认的有“议野楂子”(其中楂,就是指油茶),距今已有270多年。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湖南省各县特产调查表》中记载,鼎城当年全县产茶油达50余吨。
虽经百年发展,可鼎城茶油一直养在深闺人不识。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鼎城油茶迅速发展,产量逐步提高。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鼎城第一个加快油茶发展的文件《抓紧完成油茶垦复与发展任务的紧急通知》出台,开启了鼎城油茶生产发展之路。随后的1976年,国家开始给予油茶垦复经济扶持,鼎城区茶油总产量首次突破2200吨。
1978年,湖南省木本油科协作会、全省油茶生产会议先后在鼎城召开,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湖南省委原第一书记毛致用到会讲话,并号召全省学习鼎城茶油经验,要以鼎城茶油为高标准进行推广,鼎城茶油在省内知名度迅速提升。
上世纪90年代后,鼎城区更加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政府和企业在政策引导、科技研发和产业投入上的力度不断增加,鼎城茶油也从当地人民首选的一种食用油,发展为鼎城人民发家致富的重要产业。
2008年10月,鼎城全区开始建立油茶低改和油茶新造示范基地,掀起了鼎城油茶生产和产业建设的第三次高潮。2011年12月,《鼎城区油茶产业基地规划》出台,鼎城区成为“全国油茶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县”。
2015年,鼎城茶油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其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
2016年,鼎城茶油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备受瞩目。
随着知名度的逐渐提升,鼎城茶油开始从湖南走向全国,走进千家万户,畅销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省内外一线城市,还通过网络远销到欧美等海外市场。
优势: 环境与工艺两手都要硬
鼎城茶油凭什么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加工工艺是其制胜的“法宝”。
鼎城地处洞庭湖畔,沅、澧干流穿镜而过,水系发达、阳光充足,境内没有大型工矿企业,这为油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利于油茶健康生长和积累茶果内含物质。
鼎城区的丘岗、山地土壤以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为主,土层深厚肥沃,通气排水性能好,土壤中有机质和有效硒、硼、钼、锰、铜等微量元素非常丰富,其中土壤含硒最高达0.47mg/kg,正是这种极佳的土壤环境对鼎城茶油获得优质、高产、稳产的品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不仅如此,鼎城优良的油茶品种更为鼎城茶油提供了良好保障。鼎城茶油种群为寒露籽,是当地经过近30年研究改良后的品种。这个品种具有抗性强、生长快、内膛结果多、产量稳定等特点。经专家测算,亩产茶油最高可达74.31公斤,一颗油茶鲜果含油率最高可达10%,其指标远远优于其他品种。由于鼎城油茶的品质优良,对于油茶籽的储藏、茶油营养和保健作用及油脂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加工工艺方面,据鼎城区油茶产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茶油加工主要采用热榨法和浸提法。浸提法虽然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但有机溶剂在油中的残留难以避免。传统热榨制油工艺中,由于原料炒制以及在高温榨油机内受到刚性摩擦和加压,会破坏分解油品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大量营养物质。
而鼎城茶油采用传统的低温压榨工艺,这种工艺,可有效避免茶油中有益成分破坏,最大程度地保留茶油的原生态、纯天然、高营养的品质,且尽可能保留茶油中的生理活性物质。通过传统的低温压榨工艺生产出的鼎城茶油具有澄澈透明、清香醇正、营养丰富、微量元素和保健活性成分丰富等质量特色。
由于鼎城茶油的良好美誉度和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了不少企业前来投资生产。目前,鼎城全区有7家上规模的茶油加工企业,产值接近3亿元;面积万亩以上的乡镇有19个,以鼎城茶油命名的专营店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茶油,已经成为了鼎城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
举措: 政策引导助产业腾飞
一个产业要实现健康稳定发展,政策的引导不可或缺。
在鼎城近年油茶产业的发展中,鼎城区委、区政府就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特别关注,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全区油茶产业发展,并明确由区人大一名正处级干部专抓油茶产业发展。
同时,区委、区政府还将发展鼎城茶油加工作为富民强区的重点特色产业来抓,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扶持产业项目发展,出台了《鼎城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区油茶林总面积将突破50万亩,初步实现产业布局科学化、产业发展规模化、投入机制多元化、生产过程标准化,整个油茶产业链年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区油茶办还制定出《鼎城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重点打造唐家铺、长茅岭、周家店、丁家港四大油茶科技示范园。与此同时,先后与常德市林业局、市林科所、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等单位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攻关协作,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后盾。
为进一步规范鼎城茶油的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地方传统产品的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鼎城区还制定了《鼎城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全面执行标准化种植、生产与加工,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成立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指导从事茶油系列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
在鼎城区委、区政府的政策号召下,按照政府主导、行业引领、资源整合、企业支撑、市场运行模式,全区茶油产量和油质实现了节节攀升,每年为当地林农增收1000万元以上,鼎城也因此成为了国家油茶产业建设的样板县(区)。
追求永不止步。未来,我们相信鼎城茶油将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方阵中为“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