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矿区“刮骨疗毒”恢复绿水青山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10-13 00:00 信息来源:

  新华社长沙10月12日电(记者周勉)如果是在几年前来到湖南省冷水江市东风村,或许喝上一杯茶都是奢侈。这个人口1300人的村子,姓氏却多达53个,全是外来的“挖矿移民”。因为过度采矿,全村生活用水遭到严重污染,不得不靠消防车集中供水。

  湖南省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好几个城市都是“因矿而兴”。持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采矿历史,不仅将生态环境破坏殆尽,更让人们深陷毒气毒水之中。痛定思痛后,近年来,矿区开始了为绿水青山“刮骨疗毒”之路。

  2008年,东风村的煤矿被全部关停。之后的八年时间里,全村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共种下30万棵树。62岁的村民苏林英原本打算离开村子投靠在外打工的儿子,但环境的改善让她留了下来。“现在水能喝了,树也多了,这几年我一个人就种了400多棵。”她说。

  被称为“世界锑都”的冷水江市锡矿山(地名叫锡矿山,实际是锑矿,记者注),是一个已有110年历史的大型矿区。这里的方言一度成了湖南省某医院的“官方语言”,因为里面住满了来自当地的癌症病人。

  湖南省林科院生态所所长童方平和他的团队从2002年开始便着手锡矿山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工作。但难度之大,超出了他的预期。

  “地上已经没有土壤,全是矿渣,常规树种在这里根本无法存活。”童方平说。他们不仅对矿区土质进行长期的ph值、重金属含量、营养元素化验分析,还先后使用了近50个树种进行选种研究。经过近十年的反复试验,构树、大叶女贞、棕榈等8个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最终被成功筛选出来,存活率超过90%。更重要的是,在土壤调理剂的配合下,这些树种可以让当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每年降低8%左右。

  “10万亩曾经寸草不生的锡矿山矿区,现在已经有1万多亩成功复绿。”冷水江市林业局总工程师李国华告诉记者,从2011年开始,在童方平团队的研究基础上,冷水江市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各部门包干等形式,以平均每年2000亩的速度对矿区进行修复。从明年开始,锡矿山的复绿速度将提高到每年1万亩。

  在湖南郴州市桂阳县,宝岭公园如今已是居民的休闲之地。茂密的植被、静谧的林间小道,让人很难相信6年前这里是千疮百孔的宝山铜矿。

  “以前,在来桂阳县城的路上,远远就能看到被挖得白晃晃的宝山。一到下雨天,县城里全是山上流下来的毒水。”桂阳县林业局原副局长欧阳永清从2010年开始全面负责宝山铜矿的修复工作,“在这里种树,和其他地方种树完全是两个概念。”

  欧阳永清解释,裸露的矿渣地不保水也不保肥,甚至有的山包本身就是矿渣堆积而成。出于提高效率的考虑,种树时挖一条几米宽、几十米长的壕沟,再进行客土。同时,大量使用容器苗和生长培养袋,先形成适宜树苗生长的小环境保证其存活之后,再从坡底不断往上垒。为了让植物能够更好的存活,宝岭公园不仅专门修建了盘山公路便于水车浇灌,还安排了十多名专业的林场职工对树苗进行精心抚育。

  6年来,宝岭公园共种植43个树种总计300多万株树木,5000多亩的复绿面积已基本覆蓋了原先宝山铜矿的核心区。

  “以前矿产是宝,现在绿水青山才是宝,大家都很珍惜这失而复得的美丽生态。”在宝岭公园认种了一棵柏树的当地居民侯满够说。(完)

湖南:矿区“刮骨疗毒”恢复绿水青山

667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