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提升林业“湘军”硬实力(热点关注) ——湖南林业开展国际合作促发展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周建梅 齐炳华
2016年8月,泰国清莱皇家大学迎来一批特殊学员。
这批特殊学员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此次专程参加湖南省林科院在清莱皇家大学举办的“工业油料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培训班,系统学习工业油料植物育种新技术、清洁制油新技术等课程,并在泰北金三角地区的油茶替代罂粟种植项目示范点学习油茶良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
近年来,湖南省林业部门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秉承“开放、开明、开拓”的“三开”精神,积极“引进来”,大胆“走出去”,为湖南林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引进来,博采众长促发展
一直以来,湖南林业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技术,依托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和重要平台,加快推进成果转化,为林业发展博得先机。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近年来,湖南省林科院王晓明博士率领团队依托国家“948”“名优观赏树木组培及无土化栽培技术引进”项目,选育出“红火箭紫薇”“红火球紫薇”等多个紫薇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上市后被迅速推广到江苏、浙江等25个省市,仅2014年至2015年就生产苗木10亿多株,产值突破20亿元。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则通过实施“儿童植物园园艺植物及其构建技术引进”项目,与美国莫顿树木园建立密切联系,举办了全国首次儿童植物园建设学术交流会,逐渐丰富了该园儿童公益科普项目。植物园还通过引进荷兰郁金香、日本樱花等异域名花,开展适应性本土培育,使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就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四季花园。
项目的实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湖南林业通过开展世界银行贷款湖南森林恢复和发展项目等10多个外资项目,引进外资18.1亿元,不仅缓解了林业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还使湖南成为现代林业项目管理的实训营地,其中“工程造林管理”“生态营林”“林业碳汇”等10多项先进技术和发展理念先后被消化吸收。同时,湖南还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国家储备林示范基地,为国家储备了一大批具有湖南特色的珍稀优质乡土树木,促进了全省营林技术和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湖南还借助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设在长沙的优势,拿下了“尾矿区重金属原位阻截及生态修复技术”等科研项目,筛选出构树、臭椿等一批抗逆性和吸附污染能力强的树种,补齐了林业在水污染治理、土壤改良方面的技术短板。目前,湖南在东江湖库区、水口山等地营建了上千亩防护林,成为“两型社会”的试验示范基地。
“十二五”期间,湖南林业引进国外智力项目20多项,来湘开展科技交流的外国专家有280余人,从美国缅因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引进专家20多名。
走出去,自主创新展实力
如何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湖南林业的实力和地位,成为湖南林业亟待解决的发展难题。
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敏锐地意识到,作为中部内陆省份,湖南对外开放虽存在“先天不足”,但生态优势、行业发展优势较为明显,要充分把握国内绿色化发展、国际生态外交增重的大势,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等战略,积极走出去,加快构建连接世界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主动对接是“走出去”的关键。
湖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拥有15个甲级资质,综合实力名列前茅。近年来,设计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先后承接了13个海外项目,合同总金额逾700万美元。在印度,他们用核心技术撬开了市场的大门;在俄罗斯,他们在用精湛的技术赢得项目的同时,还带动了国内亚联集团的机电设备输出;在缅甸,他们改变了当地人认为GPS技术、无人机测量只有美国才有的印象;在越南,他们用出色的森林资源调查技术签下跨国项目合作大单。主动对接,既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又带动了湖南林业建设经验、产品、人才、设备走出去,增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和认同。
为学习国外林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湖南林业坚持“人才先行”,累计派出40余名科技人员赴美、英、法、意等多个国家访学或进修,拓展工作视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林产品走出国门的步伐不断加快。
由湖南松本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氢化松香,曾多次应用于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目前,该公司生产的氢化松香、冰片等松香系列产品远销日韩、美国、巴西。邵阳华立竹木公司、旺正新材料公司生产的竹筷走上亚非欧的家庭餐桌。据统计,近几年,湖南竹筷出口货值保持年均近30%的增幅,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益阳、邵阳等地区,竹筷产业的发展使竹农年人均增收超过1700元。
新目标,合作共赢展宏图
为全力服务新形势下的林业发展大局,充分展示湖南的生态外交综合实力,湖南林业审时度势,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合作,构建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主动融入到开放、共享的绿色发展潮流中。
近年来,湖南林业部门与芬兰、德国、美国等近20个国家的林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稳定的伙伴关系;与意大利马尔凯大区共同成立“中意低碳技术研究中心”;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合作成立“中加联合生物质能创新研究中心湖南分中心”。
合作交流成效最显著的要数芬兰。1995年,湖南省林业厅和芬兰与野生动植物管理局正式开始合作。在中芬合作的20年里,先后召开15次合作会议,人员交流60多人次,实施项目10多个。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湖南制定了全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宣教馆,引进了国际一流的苗木生产设备和湿地恢复、保护技术。
邓三龙说,湖南林业国际合作经历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单向引进向双边或多边合作、由注重行业内国际合作向融入国家外交战略的三大转变。今后,我们将在森林康养、林业碳汇、林下经济、林权交易等新业态发展方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推动湖南林业向更高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