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态带来“好收成” ——长沙市造绿复绿工作巡礼(三)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08-23 00:00 信息来源:

  欧阳倩

  盛夏的长沙,一派“绿色诱惑”:天蓝、地绿、水清、气净。

  良好的生态,是长沙靓丽的风景,更是发展的巨大能量。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唤醒了长沙市沉睡的荒山,催生了绿色致富的希望,更释放了林业资源的潜能,促进了生态经济的发展。

  激活沉睡绿色“基因”

  山上的黄桃硕果累累,来村里的“采果车”络绎不绝。收获的季节,甜的不仅仅是水果,浏阳大围山农民李国庆的心里也甜甜的:“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以前这里是座荒山,这几年来,我们种上了黄桃,收入多了起来,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

  和李国庆一样,依托林业资源激活林下经济,助力百姓致富的例子在长沙数不胜数。

  近年来,长沙坚持把兴林和富民作为林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利用土地流转等方式,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为发展方向,打造百里绕城花卉苗木走廊,建设以浏阳河、靳江河为中心的百亿级花卉苗木集群产业带、国家级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和物流中心,提高了花卉苗木、油茶、南竹、等经济林的科技含量。

  与此同时,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品牌产品和知名企业勇立潮头。培育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支持浏阳家具产业园建设,将其打造成中部地区影响力最大、辐射最广、品牌最齐全的现代化家具产业园。

  如此,产业化、规模化的“林业大军”在星城崛起:以南竹、花卉苗木、油茶等为基础的第一产业,以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为基础的第二产业蓬勃发展。据介绍, 2015年,长沙市实现林业总产值919.5亿元,其中生态价值628亿元,林业产业291.5亿元,较之2012年增长54.21%,实现林业工业产值99.8亿元,较之2012年增长59.91%。

  舞活产业升级“蛟龙”

  清晨,漫步在长沙郊区,疾风入林,绿海翻涌。从山底到山顶,茂密的枝叶摇曳出片片绿荫,炎热时节,这里却凉爽依旧。

  满山的苍翠给长沙带来绿色产业发展的“升级版”:依托良好生态环境,长沙大力推进全域旅游产业的融合创新,一大批农家乐、森林旅游、户外体验基地、森林康养等新型业态加速崛起,共同铺就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栽树迎客,树满山,客满堂。”描述的是良好生态释放的旅游红利。在长沙县北山镇,许多农民开起了农家乐。简陋的房子变成了民宿客店,池塘变成了垂钓休闲中心;山坡上常见的蕨菜变成了热门菜;自制的米酒、杨梅汁变成了游客抢购的特色农产品。

  以绿色为底色。长沙用如椽大笔为绿色产业的发展之路锦上添花。宁乡灰汤桃花节、大围山杜鹃花节、望城“百亩花海”格桑花节、长沙县锦绣江南大红樱花节、岳麓区含浦油菜花节……一系列鲜花节带来了大批游客。

  同时,积极引导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以及花卉苗木园、果茶竹园创新旅游体验方式,开展观光游、采摘游、体验游、科普游、主题游、自驾游等新型产业模式。“以鲜花旅游为节点,实质上带来的是乡村民宿业、饮食业、休闲业的协同发展。”

  今年6月,省林业厅就发展林业碳汇、森林康养等林业新业态专门召开会议,专题部署。下阶段,长沙将充分抓住政策机遇,以长沙县青羊湖康养中心为平台,加快发展林业碳汇新业态,打造碳汇交易的平台,加强碳汇交易的监测和研究,抢占全省乃至全国碳排放交易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好生态带来“好收成” ——长沙市造绿复绿工作巡礼(三)

667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