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虫声入梦时
湖南日报记者 周月桂
夏天是可以聆听的,鸟、蛙、虫以及风中的叶子,竟日奏响着无止息的夏日交响曲。而那些善于鸣叫的昆虫们,构成了这部交响乐中重要的一个声部,虫鸣声里,有爱慕、有预警、有欢娱、有威胁,还有许许多多个夏天的记忆。
6月17日晚,记者走进长沙近郊一座农庄,天边有大半个白色的月亮,微凉的夜风将人融融包围。黄瓜花下坠着带刺的小尾巴,辣椒结满一树树小灯笼,嫩生生的四季豆挂在藤上,昆虫们就在草丛里高高低低地唱和着。这支夏日乐曲来自哪些鸣虫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美才教授说,其实很多昆虫都会发声,但我们常见而且叫声好听的是蝉、蟋蟀、螽斯三大鸣虫家族,它们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知了、蛐蛐和蝈蝈。
蝉应该是夏天最知名的鸣虫了,俗称知了。进入6月,天气快要炎热起来的时段,蝉从幼虫蜕变为成虫,爬上高高的树梢,在气温达到30摄氏度左右时,开始发声。随着这第一波蝉鸣响起,燥热的气息轰然而至。
蝉是昆虫纲半翅目的其中一科,在湖南的种类有50种以上,最常见的是“红娘子”,学名黑翅红蝉,此蝉鸣声较弱,不能高飞。我们熟知的那种持续不断的“知了”声是属于蚱蝉的。此外,还有寒蝉、蟪蛄等。每种蝉的声音都会有所不同。雄蝉靠腹部鼓膜振动而发声,其鸣声主要作用是求偶。据研究,蝉类的鸣叫声可高达100分贝以上,堪比交通噪音,因此蝉鸣也常令人感到烦躁。
相对来说,螽斯的窸窸窣窣的鸣叫声要比蝉声动听,闻之可令人心绪平和。螽斯用两叶前翅摩擦发出美妙的叫声,这种鸣声作用于吸引异性、呼唤同伴、惊吓敌人,两翅愈发达,声音愈大。湖南螽斯种类较多,其中以纺织娘最为人所熟知。
蟋蟀的种类同样众多,与螽斯一样,利用翅膀摩擦发声。蟋蟀好斗,从宋代开始,斗蟋蟀就成为一项民间娱乐活动。大部分时候,蟋蟀的鸣声表达的是警告和威胁,发声的也是雄性。当有别的同性进入其领域内,它便急促地鸣叫以示警告,如警告失效,那通常意味着一场恶战即将上演。
魏美才教授说,蝉一般生活在山林,在树林里终日喧响;而螽斯出没于田野,在白天更易见到;蟋蟀则分布更为广泛,城市的小区都可以听见它们的鸣唱,一般晚上更适合观察。
除此以外,其实蝼蛄、蝗虫等都是可以发声的,只是声音没那么响亮或美妙。说起来,蜜蜂、蚊子、苍蝇也是可以鼓翅而鸣、嗡嗡作响的呢。只不过,昆虫的鸣叫与鸟类或其他脊椎动物不同,不是由口腔通过声带振动产生声音,而是通过身体某部分器官的振动或器官之间的摩擦发声。
《国风·豳风·七月》中说:“五月斯螽动股。”古人早已洞悉,那些夏日音响,并非由口器发出,鸣虫们的身体里,藏着一把美妙乐器。它们演奏的夏日天籁,每天都在上演,等待着人们停下脚步、静静欣赏。
【生物小名片】
蝉、螽斯和蟋蟀
蝉是半翅目昆虫,蟋蟀和螽斯则属于直翅目。蝉类是靠着生在腹部的鼓膜振动而发声;直翅目的鸣虫几乎全是借助器官之间的摩擦而发声,其中,蟋蟀类和螽斯类鸣虫是利用翅膀摩擦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