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乡在绿水青山中找到发展“秘笈”(护绿美丽中国)
作者:本报记者 刘贱根 本报通讯员 陈依妮 吕青芳
连绵起伏的群山铺满了绿色,清新香甜的空气沁人心脾,青瓦翘檐的木屋时隐时现,清澈的溪水绕过青山穿过侗寨流向远方。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务林人凭着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青山绿水中找到了答案。
大手笔绘就绿色新通道
通道侗族自治县是维系云贵高原和雪峰山脉间的生态屏障,也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涵养水源地之一。作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通道县不仅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百佳呼吸小城”的称号,还用行动为这个小城绿上加绿。
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湖南通道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1503.8公顷。按照规划目标,玉带河将打造成为“武陵山片区河流—库塘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保育示范”“侗族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地”“湘西南多民族地区扶贫攻坚与湿地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通道县林业局组织相关专家完成了玉带河区划界定、功能分区和基础设施等规划工作,正式文本已通过国家级评审,目前已陆续展开基础设施、管理机构和监测站点的建设。
对于侗乡人民而言,玉带河像是母亲温柔的臂弯,麒麟山是父亲坚实的胸膛。麒麟山是位于通道县东部自北向南的一道险峻山脉,保存有非常完整的宏门冲原始次生林和被誉为全省唯一的亚热带沟谷雨林——恩戈亚热带沟谷雨林。为保护好这片珍贵的森林生态资源,通道县林业局启动了麒麟山自然保护区创建工作,目前已完成科学考察和面积界定,编制了总体规划文本,划定麒麟山自然保护区面积1.33万公顷,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通道县,连绵的绿色让人目不暇接,这要归功于2003年以来实施的生态公益林保护项目。截至2015年,通道县划定国家级公益林4.89万公顷,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26.2%。“十三五”期间,全县拟新增公益林2.67万公顷,进一步扩大管护范围。为此,通道县公开招聘223名公益林专职护林员,实行管护工资与管护业绩挂钩,鼓励他们做好森林保护工作。通道县对所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进行投保,将原来由林农支付的10%的保险费改由政府出资,并将公益林补助资金的相关信息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无异议后通过“一卡通”账户拨付到位。
多举措保护生物多样性
茫茫山林是通道县一个巨大的生物基因库。
目前,全县有植物251科981属2589种,脊椎动物31目93科263种。如此众多的珍稀动植物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通道林业人格外珍惜自然环境的结果。
通道县务林人在一次又一次跋山涉水的野外调查中,先后发现了湖南报春、喙核桃、华南五针松、岩谷杜鹃等非常珍贵的极小种群,以及闽楠、红椿、伞花木、褐冠鹃隼、海南鳽、棉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并形成了《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龙底沟谷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研究》《万佛山生物多样性考察与研究》《通道县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等成果。他们历时5年,建立了通道县8个一级生物系统、24个区系统、60个子系统的分类系列以及12个植被型、104个群系组成的植被分类系统。2015年,县林业局又购进20台红外线摄像机,组建专业的调查队伍和拍摄队伍,在全县范围内展开野生动植物调查,为编辑出版《通道侗族自治县主要野生动植物图谱》奠定基础。
在通道县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全县还将建立5个野生动植物保护小区,以呵护那些对生活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种群繁殖能力较弱、生态适应性较差的野生动植物。全面普查、科学研究、强化管理……通道林业人正通过多项措施,在林业发展史上增添一笔笔精彩的记录,以翔实的数据展现侗乡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拓发展建设幸福新家园
四面青山列翠屏,寨中流水波粼粼。走进皇都侗文化村,优美整洁的生态环境令人倍感舒适,浓郁的民俗风情扑面而来。
作为通道民族风情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皇都侗文化村在县林业局的指导下,已投入100余万元进行村庄整体景观设计建设,完成山地绿化5.46公顷,栽植杜鹃、杨梅树、红檵木、金叶女贞等11.4万余株,实现了“美化、亮化、绿化”,被评为全省秀美村庄建设示范村。
2014年至今,通道县有242个行政村参与秀美村庄建设,通过道路绿化和村寨绿化,基本达到了“四季有绿、四季有花、色彩纷呈、层次分明、处处皆景、移步换景”的效果。与此同时,通道县大力培育珍贵树种,在道路和村寨绿化中配置闽楠、丹桂、红叶石楠等珍贵树种,“以林带景、以景带游”的生态旅游格局正在形成。
“十二五”期间,通道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三边绿化”等多项重点工程建设。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16.2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6.85%,活立木蓄积量875.54万立方米。
青山绿水,不仅让侗乡美丽如画,也让这方山水宝地变得更有活力。
在距离通道县城39公里的万佛山镇溪上村,两岸山峦叠翠,河中江险滩多。有着“南国第一漂”美誉的龙底生态漂流便流经此地。每年的5月-10月是漂流旺季,村中的男人去做漂流护航或搬运皮筏艇增加收入,妇女则在路边做生意或开办农家乐。
傍着好山好水,侗乡人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目前,全县人工种植钩藤533公顷,4000多名群众由此摘掉了“贫困帽”;通过项目资金扶持,通道县在万佛山镇溪上村、坪水村推广发展青钱柳100余公顷,年产值1000余万元;全县2016年新建特种林基地133公顷,可带动扶贫对象834户3482人脱贫致富,预计人均年增收116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