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间展翅高飞——长沙县推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陈新 蒋检花 肖锐
长沙东翼,这是湖南一块璀璨耀眼的经济板块。
枕山、含水,从容、宁静而又澎湃着力量。
这是一片经济发展热土。2015年,挺进全国县域经济第“八强”,从三湘第一县到领跑中西部。
这是一处独具灵性的山水。坚持走“两型引领,绿色发展”路径,收获了我省首个“国家级生态县”称号。
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长沙县在绿色发展的浩瀚长卷上写下了美丽答卷。
大保护: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共同推进
时间拨回2007年,当人们还在讨论发展与保护,孰轻孰重,谁先谁后的议题时,当时获批国家生态县建设示范区的长沙县又阔步奔跑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新的征程上。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千秋万代,但非一夕之功。体制机制建设,尤其是一套完善的长效机制,最为关键。为科学指导全县生态文明建设,2007年,长沙县编制了《长沙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15年编制出台《长沙县环境保护2015-2030规划》,为深入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蓝本。
在发展战略上,长沙县综合考虑县域的南北差异,提出“南工北农”的战略,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大力吸引高科技、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升级,积极调整产业布局。
生态引领带来全域理念提升。一些乡镇也拒绝了高能耗、高产出的诱惑,转而走生态旅游的道路,成功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形成了“用1%的土地支撑经济发展,让99%的土地等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良好发展格局。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离不开每一个市民参与。为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长沙县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环境保护文化节系列活动,邀请市民共同参与,其中,松雅公益跑、环保文艺宣传晚会等八大活动,向市民倡导绿色发展、低碳节约的环保行为,传递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
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共同推进,山水财富兼得,这条路,溢满民生关切;生存环境改善,生活品质提高,这条路,紧扣产业转型;告别路径依赖,腾笼换来俊鸟,这条路,孕育新兴业态;循环经济提速,生态经济崛起。
大治理:铁腕治污,综合推进
拳法讲究“虚”和“实”。守护绿水青山,长沙县不仅有保护生态环境的“金钟罩”,更有直击违法活动的“铁砂掌”。
在长沙县福临镇古华山村,樟树、桂花树郁郁葱葱,一株株花卉苗木成块拔节生长。但是在几年前,这里曾以“养猪大村”著称,污水横流,处处猪粪臭。
长沙县一度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年存栏量最多时达220万头;养猪造成的污染,成为该县环境治理的难点、痛点。
以农村环境治理的困境为镜,长沙县重新衡量着发展的得失进退。倒逼,势如破竹;力度,雷霆万钧。
长沙县率先在全省实施生猪规模养殖退出机制,拆除规模生猪养殖栏舍122万平方米,针对那些养殖超量与污染严重既领取了扶助款又继续养殖的顽固户头,长沙县组织环保、国土、公安等部门加大对非法排污养殖户的执法力度,2015年向公安机关移送16名非法排污养猪户,极大地震慑了养殖直排行为。浏阳河、捞刀河等主要河流水质有了显著改善。
一记记重拳向环境违法企业出击。为了防止企业偷排,长沙县环保部门通过突击检查、明察暗访,加大巡查频次等方式,督促企业提高环保设施运行达标率,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环保部门每年开展了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对排查出的存在环境隐患企业下达限期整改文书,责令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对违法排污企业立案查处。
此外,为了全面改善空气环境质量,长沙县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县内企事业单位煤改清洁能源行动,共完成44家单位燃煤小锅炉淘汰及清洁能源改烧,折合改烧153.4蒸吨,完成7家企业的锅炉废气治理和3家企业的生产废气治理,大大改善了空气质量。
铁腕治污,综合推进,打出转型升级组合拳。2015年,长沙县加大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力度, 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比2014年分别下降3%、2.9%、3.1%和3.4%。
岁月如歌,文明前行;不负青山,方得金山。
眼下,这座工业强县,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她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化作成湖湘大地最生动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