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绿化创建工作呈现八大亮点
(中国绿色时报)2015年11月8日-10日,国家核查组来到湖南省常德市,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核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常德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进行实地核查验收。核查组认为,常德绿化创建工作八大亮点令人印象深刻。
亮点之一
柳叶湖建设起点高,风光好
常德市为保护自然山体和森林植被,不惜投入重金在水上架设桥梁;为保证优美的绿色景观效果,严格控制土地用途,500米范围内禁止房地产开发。投资约10亿元,建设了全长38.5公里的柳叶湖环湖景观大道,景观绿化带平均宽60米,绿化面积50多万平方米。绿化景观以乡土植物为主,百果园、桃花园、樱花园、芳香园、竹园等依次展开,形成融森林、果园、花园、草地、路堤、湖湾、水面于一体的城市滨水景观带;植物景观开合有度,疏密相间,色彩丰富,大气自然,风景优美,极大地改善了常德城市景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牌形象。
亮点之二
拆围透绿决心大,效果好
常德市政府机关下大决心,带头拆围透绿,带动全市42家临街单位拆除围墙11690米,城市主干道沿街单位拆墙透绿率达100%。拆围透绿不但增加了城市公共绿地数量,增加了市民绿色生态福利,更消除了传统封闭思维与圈子文化,促进了现代生态文明观念的逐步建立。
亮点之三
城区绿化品位高,质量好
常德市城区绿化,不管是道路绿化、广场绿化,还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园区与居住小区绿化,以及小游园建设,都呈现出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见缝插绿的特点,并展现出规划设计品位高、布局灵活的特点;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形式多样,中式、欧式、古典、现代风格各异;各类绿地中乔木、灌木、藤本、草本配置方式多样,植物种类丰富;城区绿化覆盖率较高,修剪管理精细,绿地质量良好。
亮点之四
乡村绿化产业旺,结合好
全市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园区、油茶产业、南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等“一园三业”建设,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绿色产业蓬勃发展。鼎城区石板滩镇毛栗岗村乡村绿化与苗木产业、乡村旅游相结合,乌云界村乡村绿化与花卉培育、生态旅游相结合,两种发展模式都实现了乡村绿化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国土增绿与农民增收“兼容并重”,把绿化产业做成了惠民利民的民心与民生工程。
亮点之五
人工造林标准高,长势好
此次核查的桃源县沙坪镇今明村人工造林,主要是杉木用材林与油茶经济林,全部为良种造林,及时开展了抚育,管理到位。总体表现为,人工造林标准高,林木长势旺盛,林分质量好,林相整齐,其中优良用材林蓄积量每公顷达到近百立方米,远高于南方集体林区平均水平。
亮点之六
生态文化内涵深,氛围好
常德市在公园规划、景区建设、园林绿化建设中,非常注重生态文化的培育和发掘。绿化布局、景观建设与生态科普和文化建设实现了融合并行,硬件设施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展示了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通过规划展示馆、常德诗墙、柳叶湖环湖生态科普长廊、“三八林”“劳模林”“共青林”“国防林”义务植树基地等多样的生态科普场所和生态文化体验载体,荷花节、桃源桃花节、石门茶文化节等生态科普节庆,“爱鸟周”“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等多项生态科普宣教活动,电视、报刊、网络、电子屏、宣传栏等多种媒介,以及知识竞赛、摄影大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生态文化宣传,在常德形成了浓厚的植绿、爱绿、护绿生态意识和文化氛围。
亮点之七
创模档案收集全,管理好
常德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档案数量多、种类丰富、整理到位、制作规范,落实了专人管理。档案完整收录了常德国土绿化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相关资料和文件,不仅展示了常德市创建工作科学、认真、深入、细致的建设过程,更为造林绿化后续的保护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亮点之八
环境保护成效大,治理好
常德下大功夫治理穿紫河水污染,实施穿紫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围绕水系治理、截污治污、水系连通和两岸景观绿化的营造,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娱乐、休闲的公共开放空间。现场核查的船码头穿紫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2亿元,引进德国先进的治污理念,科学治水、生态治水,环境改善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