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鸟网:以影像为媒 守护绿水青山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5-07-31 09:43 信息来源:

(转载自中国绿色时报)

2005年6月,著名野生鸟类摄影师段文科创办了鸟网。20年来,鸟网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坚守“用影像保护自然”的宗旨,在野生动物影像记录、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普及和生态经济推动等领域深耕不辍,走出了一条“影像公益化、保护全民化、产业生态化”的特色发展道路。历经20年的发展,鸟网平台注册会员60多万人,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以及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国内外最具影响力野生鸟类摄影生态门户网站。

鸟网20年,是中国野生动物影像与保护最完整的20年,这一发展历程,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同频共振,近日,笔者就鸟网20年发展与段文科进行了一段对话。

王江江:20年来,鸟网做了哪些有影响力的事情?

段文科:鸟网以影像数据为核心资产,通过20年系统性积累,不仅填补了中国野生鸟类影像资源的空白,更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以野生动物影像为主的公民科学驱动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底层支撑。

在过去的20年间,鸟网广大摄影师和野生动物爱好者,深入全国各地的森林、湿地、草原和海岸线,拍摄了数以亿计的生态作品,在鸟网上发布的珍贵影像资料就有9000多万张,仅野生鸟类就涵盖了中国境内的全部鸟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8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06种、中国特有种鸟类109种,累计发现并记录了侏鸬鹚、短尾鹱、白翅栖鸭、草原百灵等66种中国鸟类新记录。这些齐备的物种数据和珍贵的影像资源,为国家科研机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保障。

2017年初,鸟网出版了《中国鸟类图志》,这部书不仅是覆盖中国全境鸟种的权威图鉴,也是国内首部用影像展示野生鸟类的大百科全书,入选了“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鸟网还出版了《野生鸟类摄影技巧》《大地飞羽》《苍穹下的精灵》等专业性的生态类书籍,为会员提升拍摄技能和创作空间提供了便利。在支援全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出版野生动物科普图书方面,鸟网更是全力配合,提供影像资源和技术指导,近10年间,各地共出版野生动物等科普类图书200余册,为全民科学普及野生动物知识、保护生物多样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鸟网还自行研发了网络版的《中国鸟类图库》和《中国哺乳动物图库》,系统性地完成了中国境内全部1505种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影像记录,并且从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和种群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描述,填补了国内鸟类和哺乳动物影像资源的空白,为中国鸟类学和哺乳动物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科研机构、教育部门、野生动物爱好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了开放共享的生态数据平台。

王江江:鸟网有哪些创新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模式?

段文科:鸟网不断深化与拓展艺术与科学的跨界融合,始终将野生动物科学普及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路径,通过构建“影像传播、教育渗透、社区联动”的全链条科普体系,累计触达公众超过2亿人次。此外,鸟网开创的“影像+故事+数据”三维传播模式,结合鸟类摄影比赛、科普专栏、故事征集等系列活动,成功地助力丹顶鹤、朱鹮、大鸨、中华秋沙鸭、黄胸鹀等旗舰物种的保护故事深入人心,并转化为会员及公众生态意识觉醒的催化剂。

多年来,鸟网联合新闻媒体、学术界和艺术界,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普影像宣传教育活动。依托鸟网资源,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生态影像文化委员会与央视“秘境之眼”栏目合作,先后发布野生动物视频50余幅。同时,鸟网会员生态短视频作品,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社会公众媒体上大量发布,并由此诞生了诸多的短视频“网红”,产生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王江江:鸟网如何打造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力量?

段文科:在会员队伍建设上,鸟网从最初的专业摄影师群体,发展到今天集生态摄影师、鸟类专家、野生动物爱好者于一体的生态大军,并由此带动和影响了全国1000多万野生动物爱好者。20年来,鸟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作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生态影像文化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已经构建起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以生态影像、科研和保护为一体的生态社群。

鸟网有一句口号,“多发展一个会员,就多一份保护力量。”20年来,鸟网将影像记录逐步延伸至实地保护行动,通过网络疏导、举办赛事、会员培训、野外实践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会员群体实现了从“拍鸟爱好者”到“生态记录者”、再到“自然守护者”的深刻蜕变,实现了绿色出行、文明观鸟、生态摄影、保护优先的思维升华,成为政府生态治理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

为规范摄影行为、树立行业标杆,2015年,鸟网联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制订了《野生鸟类摄影行为规范》,从理论到行为,全方位倡导会员在自然状态下从事观鸟摄影活动,对促进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王江江:鸟网通过产业联动,在助力地方绿色经济产业发展中有哪些贡献?

段文科: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鸟网开创性地探索出“生态摄影+观鸟旅游”的新型产业模式,通过举办观鸟摄影挑战赛、野生鸟类摄影大赛、中国百名摄影师大型采风活动等形式,拉动了地方观鸟旅游经济,为地区经济发展助了一臂之力。

20年间,鸟网先后在云南保山、广西龙州、福建明溪、安徽池杉湖、辽宁盘锦、黑龙江大庆等100多个地区建立了鸟类观测点,形成了较为稳定且颇具特色的观鸟产业链,为当地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王江江:鸟网贡献了哪些生态保护与合作的中国智慧?

段文科: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鸟网在促进国际间生态保护合作与交流、传播中国生态保护故事方面,一直在奋力前行,不断提升中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促进知识、技术与经验的跨国流动,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生态挑战。

20年来,鸟网将积累的野生动物影像资料和观测数据,通过鸟网平台、《中国鸟类图库》《中国哺乳动物图库》、征集中国20年鸟类新记录,参与跨境候鸟同步调查与保护研究,实现了鸟类资源与国际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研究机构共享,并通过国际交流活动、多媒体平台展示和生态出版物等形式,分享鸟网在推动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影像公益化、观鸟经济等方面的“中国模式”和成功经验。如2015年10月的“2015TIPF多伦多国际摄影节”,在加拿大著名学府多伦多大学,进行了《互联网与野生动物摄影和保护》的专题演讲,全面介绍中国政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和民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成功经验。

鸟网还利用“请进来”的办法,通过开展国际野生动物摄影大赛、举办国际摄影比赛裁判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将国际摄影团体和知名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请到中国来,实地体验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做法。在与加拿大摄影艺术协会的合作中,鸟网提出巢片和破坏鸟类生存环境的照片禁止参加比赛,他们欣然接受,成功改写了国际摄影比赛的参赛规则。

王江江:面向未来,鸟网有哪些展望?

段文科:面向未来,鸟网将深化科技融合和数字化转型,构建“AI+生态影像”的智能平台,深入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提升物种的识别精度和生态预警能力;着力建立更加开放的数据库,充分利用鸟网9000万张图片资源,按物种、地域、行为分类标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鸟网将不断拓展保护行动,在栖息地保护、濒危物种专项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对鸟类影响等方面投入更多资源,组织更系统的行动;制定《生态摄影伦理公约》,升级行业规范,倡导“零干扰”摄影理念;赋能青年一代,持续创新面向青少年科普宣传教育形式,培养未来的生态守护者。

鸟网将继续拓展全球合作领域,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依托国际生态摄影联盟等路径,主动参与全球生态治理与合作,用影像讲好中国的生态保护故事,积极输出中国生态摄影标准与实践经验,推动中国标准、中国方案融入世界生态领域,贡献生态影像与保护的东方大国智慧。

鸟网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以影像为媒,以责任为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己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用影像保护自然的核心使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建设美丽中国、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征程中,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中国鸟网:以影像为媒 守护绿水青山

33754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