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描绘绿色发展新画卷
(中国绿色时报)
2012年5月,福建省永安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履行《国际森林文书》示范单位之一。
十载岁月倏忽过。
永安是南方48个重点林区县(市)之一、全国林业改革与发展示范区、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市、国家竹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国家永安竹制品产业示范园区。2012年以来,森林面积从359.02万亩增加到364.22万亩,森林蓄积量从2100万立方米增加到2716万立方米。
多年来,永安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老百姓受益的林业改革目标,探索形成了“464”改革机制,坚持“四变”改革方向、创新六项改革机制、形成“四优”产业路径,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道路上先行先试,描绘出绿色发展的永安画卷。
积极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
10年来,永安市积极转变森林经营管理机制,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建设,引进现代经营理念和技术,建立了人工杉木林经营、珍贵树种人工林造林、人工针叶林近自然化改造、速生阔叶树种造林经营及多功能竹乔混交示范林等示范,打造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经营管理机制、森林资源专业管护模式及人工闽楠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模式等,以此构建南方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和成果对内示范、对外展示平台。
永安市率先探索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森林永安重点生态区位林赎买工程建设规划》提出,计划用10年时间减少砍伐和保护森林21万亩。赎买后的商品林被列入生态公益林管理,并通过实施多种森林经营措施,将其培育成为以阔叶树占主导地位的生态公益林,提升整体生态功能。
目前,永安市已累计筹集资金1.24亿元,完成赎买面积4.6万亩,实施森林质量提升面积0.74万亩,实现“生态得保护,林农利益得维护”的双赢目标。
金融资金回购天然林试点改革也在永安如火如荼地开展着。2020年以来,永安市启动以村集体为主体开展生态公益林与天然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福益贷)回购天然林试点,将生态公益林或天然林补偿收益权作为质押,向市农商行申请中长期贷款,专项用于回购个私所有的天然林,探索天然林保护新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前,永安市已完成3个乡镇4个试点村,发放福益贷160.685万元,回购天然商品林2075亩。
此外,永安市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合作,设立福建省首个碳汇专项基金,累计筹集资金1000万元,实施碳汇造林1000余亩。截至2021年3月,累计完成26万吨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林业碳汇交易,成为我国东南地区售碳量最大的林业碳汇项目。
永安市还开展了“场村合作、发行林票”制度改革试点,由国有林场或国有控股林业企业与村集体及其成员合作经营,按投资份额制发股权(股金)凭证“林票”。目前,合作经营面积3712亩,林票总额889.7万元。
如今的永安,林地面积378.23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6.04%;森林面积364.22万亩,森林覆盖率82.85%,城市绿化覆盖率44.4%;森林蓄积量(乔木林分)2716万立方米,平均亩蓄积量10.34立方米。全市丰产竹林面积42万亩。
产业焕发竹林生机
作为中国竹笋之乡、竹子之乡,永安市大力发展竹产业,建成年交易额约22亿元的笋专业批发交易市场。近200家笋竹加工经营企业中包含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形成日趋完善的产业链。
通过开展竹山基础设施建设、专业机械化竹林经营、竹笋安全生产试点、竹阔混交培育等,永安市竹林管理从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生态化提升。实施丰产示范工程,持续提升竹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竹农增产增收,示范区竹农平均年亩产值超过2000元,最高达10250元。开展竹林经营FSC森林认证,认证林地面积13.53万亩,累计销售认证原竹627万根,实现增收188万元。争取金融资金支持林业发展,推广实施“福林贷”“福竹贷”等一系列贷款模式,持续拓展森林综合保险,用好政策性银行贷款,着力打通资源-资产-资本的转换通道。
永安拥有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竹家具、竹炭、重组竹、竹餐具等20个系列400多种竹产品,形成了以竹工程板材、普竹板为主,竹香芯和竹机制炭占优势的产业集群,实现了全竹利用。永安现有竹企业16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全市竹产业从业
人员约6.3万人,其中本地人口占70%以上。竹木集装箱底板占全球市场份额30%以上。2021年,全市竹业产值95.5亿元,打造了可持续的富民特色产业。
永安市先后组织制订了国家标准《竹笋质量分级》、省地方标准《竹重组材》,成为福建第一个无公害竹笋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市)。连续多年举办竹博会,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展销平台。成立了全国首家民营竹业科技服务机构——永安市竹产业研究院。相继成立国家林草局竹家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分中心、福建省竹制品公共检测服务中心、全国竹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永安市林竹人才驿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基地。连续举办七届国际(永安)竹设计大赛,引领竹企业向科技含量高、文化价值高、性价比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方向发展。
集体林区专业管护
2013年5月,永安市委、市政府针对农村城镇化进程加速、劳动力大量流出、森林管护与消防力量减弱等实际情况,推行森林资源管护社会化、一体化机制,组建了全省首家专业化森林资源管护单位——永安市金盾森林资源管护有限公司,逐渐形成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永安市集体林区森林资源专业化管护模式。
金盾公司采取谁出资谁受益的企业化模式运作,下辖市森林资源巡防大队和市森林消防大队两支专业化队伍,下设9个巡(消)防中队,队员132人。按照林长制要求,依托金盾公司专业护林员队伍实现森林资源管护网格化、全覆盖。目前,金盾公司管护森林面积355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94%,另外部分是天宝岩保护区、永安国有林场自行管护。
依靠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的管护模式,永安市环境效益显著提升,被盗林木流失量从2012年的1760立方米下降到现在的50立方米以下,森林火灾从每年20起下降到每年5起以内,有效保护森林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