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专业力量救助野生动物重返家园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2-02-17 09:58 信息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在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下,经过4小时20分钟的野外手术,一只身负重伤的野生亚成体东北虎成功脱离危险。这是国内首次成功对野外东北虎实施救护。”谈起2019年1月21日在黑龙江柳树河林场附近参与的一次营救东北虎行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研究中心主任崔岩记忆犹新。

2021年4月,崔岩和同事再一次与野生东北虎近距离接触。为了能精准射中目标,他们弃车直面老虎发射麻醉枪。3枪均命中老虎臀部,这也是最佳的命中部位。崔岩告诉记者,救护老虎行动风险性很大,为保证安全,除了事先进行专业评估之外,还会对救护人员进行大量的实弹训练。

黑龙江省小兴安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研究中心于2004年12月成立,主要承担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的野生动物救护工作。一直以来,中心将“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理念融入实践,打造出了一支敢于战斗、善于救护的团队。

17年来,中心救护车辆累计行驶里程超过40万公里,接收野生动物6.67万余只(头)。仅2021年,接收野生动物7326只(头)、回归自然2792只(头)。过硬的救助能力,多元的救护方式探索让中心在野生动物救治领域获得了极好的口碑,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多效合作拓宽救护领域

“随着天然林停伐和保护工程持续推进,小兴安岭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东北虎等多种野生动物也开始频频出现在黑龙江林区人的身边。这也意味着救护工作更加艰巨。”崔岩坦言道。

为有效拓宽救护领域,中心与各省十几家救护中心和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探讨解决救护领域存在的问题。2019年12月,两只担负科研任务的东方白鹳因伤耽误了迁徙的行程,通过论证各种方案,中心将其护送至越冬地点,在江西鄱阳湖成功放归。

2021年,中心与广东华南珍稀野生动物物种保护中心签署了野生动物救护领域的技术交流合作意向书,每年互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取长补短。

华南珍稀野生动物物种保护中心在小兴安岭中心开展保护救护类研究项目上,提供经费支持,同时小兴安岭中心救护的重病、重伤的珍稀野生动物,遇到当地技术设备条件受限时,可直接空运至华南中心进行抢救。合作完善了小兴安岭中心救护基础条件,提升了救治技术水平。

“救护、饲养、放归,履行好野生动物保护的监管职责,守护好来之不易的保护成果是我们的使命。为公检法打击盗猎分子提供专业技术支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崔岩说。

2019年至今,小兴安岭救护中心与鹤北公检法部门已对近500起案件、近万只(头)野生动物进行了公益性识别与认定。2021年,小兴安岭救护中心对146起案件进行了公益性识别认定,涉及野生动物2430多只(头),有力地支持了打击盗猎野生动物犯罪活动。

崔岩表示,我国盗猎野生动物的案件数量已明显下降,森林系统生物链逐渐恢复完整性,野生动物种群增长迅速,野生动物家园正逐渐恢复本色。

多元活动促进救护开展

2021年底,在暴风雪极端天气情况下,伊春近千人次参加撒鸟食和挂鸟食袋活动。小兴安岭中心协调动物保护组织开展的这项活动,营造了爱护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社会氛围。

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野生动物救护工作既是野生动物保护法赋予的职责,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从事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的救护人员更深谙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小兴安岭中心探索公共科普宣传、自然教育等路径,当起生态宣传员。

2021年,小兴安岭中心开展了“大手拉小手”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讲堂活动;《保护野生动物共建绿色伊春》征文活动;在10个县区设立宣传站点,参与人数7万余人;发放野生动物自然教育门票6.1万张……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了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的全面开展。

2019年10月,小兴安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研究中心安置自然教育园在九峰山挂牌,这是黑龙江省首个野生动物安置自然教育园。目前,安置自然教育园有科普动物2700多只(头),受教育人数近20万人次,2021年入选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和自然教育基地。

一项安置救护野生动物的临时措施,变身成为一个自然教育的大课堂。小兴安岭中心在提高野生动物救护质量方面不断贡献着独特智慧和力量。

汇聚专业力量救助野生动物重返家园

2248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