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着力打造红树林之城
(中国绿色时报)
广东省湛江市日前召开建设红树林之城工作会议,提出从4个方面着手,打响“红树林之城”特色品牌,挖掘红树林生态优势,打造广东生态建设新名片。
一是加强红树林生态整体保护,抓紧编制红树林湿地保护专项规划,将红树林相关自然保护地以及适宜恢复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加强红树林生态修复,有序开展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养殖塘清退和改造。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建立健全红树林生态系统动态监测网络,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全过程跟踪监测。加强红树林自然保护地管理,统筹推进红树林保护和水利防洪(潮)设施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占用、开垦、污染等破坏红树林的行为。
二是挖掘红树林经济优势,探索其经济价值实现新路径,让红树林真正成为造福湛江的“金树林”。大力发展红树林生态旅游,推动现有红树林景区提档升级;规划建设“红树林博物馆”“红树林体验馆”;把红树林生态游景点与滨海、乡村、红色旅游等景点串珠成链,打造一批“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红树林碳汇经济,科学组织红树林碳汇项目开发,规范开展碳汇交易,优先满足湛江市工业项目建设碳减排指标;加强碳汇经济基础研究,加快构建红树林碳汇核算体系。推动红树林保护与水产养殖耦合发展,开展红树林生态恢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技术路径研究,逐步实现“人养林”向“林养人”转变。
三是挖掘红树林科研优势,打造高水平红树林科研科普品牌。深入开展红树林科普教育,全面提高公众对红树林的功能认知、价值认知。加强红树林科学研究,组建“湛江市红树林之城高端智库”,推进专业科研机构建设,探索组建红树林研究中心,引进研究机构入驻湛江。建设全国全省知名的红树林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科学设置科普馆、展览馆、科普长廊等设施,全方位展示湛江红树林的资源特点、生态功能、文化内涵和特色景观。拓展红树林科普教育方式,推动红树林科普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
四是挖掘红树林人文优势,提炼“红树林之城”精神内核,打响“红树林之城”文化名片,讲好“红树林之城”共建故事,在全市掀起建设“红树林之城”的热潮。
湛江有红树林9960公顷,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33%,占广东省红树林面积的78%。茂密的红树林里候鸟集结、蹁跹起舞的景象成为这座滨海之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