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故里 森林达州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9-09-29 11:53 信息来源:


  这片土地历史悠久,上古属巴国,东汉置巴西郡,“罗家坝巴人遗址”出土文物距今有3000-4700年的历史。
  这座城市朝气蓬勃,1999年设立地级市,地处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是四川省人口大市、农业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国家“川气东送”的起点,素有“巴人故里·中国气都”之称。
  2016年,四川省启动“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提出建设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和攀西等四大森林城市群。作为川东北森林城市群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为营造更多绿色空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生态需求,在2010年、2014年分别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的基础上,达州作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决策。
  “巴人故里”正因创森展现全新的风貌。
  上下合力 共建森林城市
  达州地处大巴山南麓、嘉陵江上游,是长江流域生态屏障的重要区域。2016年,达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绿化达州、建设嘉陵江及汉江上游生态屏障、建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全面启动。
  达州市创森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党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级各部门也相继成立创森领导小组,确保工作有机衔接、有序推进。2019年,创森升级为“四城同创”,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同步推进。达州成立了“四城同创”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下设4个创建专班。
  达州市以建设“绿色宜居家园,幸福美丽达州”为目标,编制《达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7年)》,确立了“一心五极多点、一屏四带多廊”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出台《达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2018-2020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年度任务》等系列文件,明确以城市森林建设、森林增绿、道路绿化、水岸绿化、乡村绿化、产业惠民、生态文化七大工程为重点的创森任务。将创森工作纳入市党代会和市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以及对各县(市、区)、市级相关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管理,实施“月调度、季督查、季通报”工作机制。市创森领导小组每季度、市政府分管领导每月听取创森推进情况汇报,以季度为周期,督查扣分最多的两个市级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由领导小组进行约谈,并在市级媒体做情况说明。
  全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融资、吸收社会资本投资绿化。市政府每年将中心城区重点绿化建设项目纳入投资计划,由财政全额保障资金,各县(市、区)建立健全了林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各级各部门积极争取林业项目资金,整合部分涉农资金专项用于造林绿化。
  到2019年上半年,全市共完成新造林5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42.6%提升到43.51%,一幅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生态文明画卷正徐徐铺开。
  林城相依 拓展绿色空间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启动后,为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提升市民对创森的获得感,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城市绿化体系,达州市率先启动了一批城市重点绿化工程,当年新增城区绿化面积68.28万平方米。
  莲花湖拥有3900亩森林和水域。2016年10月,依托自然优势,莲花湖建湿补绿、修路架桥、整治环境,打造湿地特色小镇。3年过去,一座崭新的城市湿地公园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针对许多城市绿化用地难落实的问题,近年来,达州出台多项政策措施,要求各类城市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征地、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城市规划区所有新建项目必须实行绿线控制。未达到绿地率标准的一律不予办理城建规划许可,已竣工的项目没有达到规划绿地率的一律不予验收。
  创森以来,达州通过规划建绿、道路补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和垂直挂绿,进一步拓展城市公园、街头绿地、社区绿地和城市主次干道等绿色空间,不断增加城市森林面积,提升城市森林质量。
  目前,全市共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4580亩,改扩建公园面积12315亩,城区绿化覆盖率近41%,先后建成各类公园绿地54个,防护绿地、附属绿地28620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11.5平方米,初步构建成“500米见园”的城市绿化体系。
  乡村振兴 构建森林网络
  创森以来,达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古镇、古村落保护和乡村生态旅游,推进乡镇和幸福美丽新村绿化,建成绿化美化示范点838个,村镇绿化美化进一步提升,优美宜居的生态家园已经形成。
  根据森林、湿地、绿地等生态资源特点,全市开展了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森林文化、生态保护4类省级森林小镇创建,建成森林小镇7个。提升了宣汉国家森林公园、大竹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游客接待能力,建成了柏水湖国家级湿地公园,稳步推进龙潭湿地公园、东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
  城市进出口、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绕城和环城公路等绿色廊道建设加快,全市累计完成道路森林廊道634公里、森林绿道42公里,道路绿化率近85%,构建了树种丰富、景观优美的绿色通道网络。
  沿江、沿河、水源地和库区绿化地带造林力度加大,全市累计完成水系绿化34公里、库区绿化10125亩,水岸绿化率近90%,形成了完善的河流水系森林廊道。
  产业富民 擦亮达字招牌
  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达州大力培育银杏、油橄榄、香椿、树花菜、乌梅、青花椒、竹产业等特色“达字”招牌,推动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累计建设各类特色产业基地180万亩,“一县一品一业”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油橄榄、乌梅、香椿分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开江县、达川区、大竹县分别获得“中国油橄榄之乡”“中国乌梅之乡”和“全国香椿第一县”美誉。大竹县、渠县、宣汉县纳入全省竹产业发展重点县,渠县成为达州青花椒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全市7个县(市、区)均被命名为四川省林业产业强县和四川省现代林业重点县。
  2018年底,第四批“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名单公布,达州市万源黑宝山森林康养基地等9家森林康养基地入选。
  以达川铁山、宣汉五马山、万源黑宝山等为重点,达州市通过实施“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林旅模式,切实将优质森林生态资源转化为优质生态产品。全市创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1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1个、省级森林康养人家12家。
  全市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开展了元九登高节、荷花节、桃花节、油菜花节、乌梅花节、李花节、采茶节等节庆活动,有效带动了城郊特色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在产业发展中,全市坚持新建和低改相结合,培育鼓励龙头示范带动,培育壮大规模以上林业龙头企业35家,其中3家成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建立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65家。2018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157.7亿元,林农人均收入2158元,走上了“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林区变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呈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新画卷。
  心中播绿 全民共建共享
  2019年6月20日,香樟、黄葛树被正式确定为达州市“市树”。自2018年10月启动市树评选后,全市通过网络、邮件、信件等方式,征集市民投票10余万票、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意见116票,并组织8个部门专家和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开展专家评审。
  开展市树评选,是达州提升生态文化水平、实现全民共建共享创森成果的重要举措。
  创森启动以来,达州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宣传。在城市道路、公园绿地、社区、车站等公共场所制作公益广告、悬挂宣传横幅,在公交车、出租车LED电子显示屏上不间断滚动播放标语。充分发挥报刊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优势、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门户网站、手机短信等新媒体特点,依托重要场所、关键节点、特殊时节大力开展创森宣传。组织开展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摄影和征文大赛、创森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等系列宣传活动,做到创建工作全民知晓、全民参与。
  今年3月22日,达州市绿委组织开展了2019年市级春季义务植树活动,市级“四大班子”领导带领全市党政军及相关单位负责人100余人参加义务植树,栽种红运玉兰树木大苗400余株。各县(市、区)相继开展了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共计义务植树1164万株、参与人数300余万人次。
  如今的达州,共建共享理念已深入人心,以捐资建绿、亲手植绿、爱绿护绿等为主要形式,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国土绿化事业,不断增强建设森林城市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全市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生动创森局面。

巴人故里 森林达州

1046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