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是更加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 张利明 赵金成 曾以禹 张多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紧密关联,是更加安全的可持续发展。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其后不断丰富完善,2012年《我们希望的未来》报告介绍,已有100多个国家普遍接受了这一概念,形成了包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系统三大支柱的可持续发展框架。可持续一词首先由生态学家提出,即“生态可持续”,意在说明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平衡。可持续发展源于对生物圈与地圈关系的思考,要旨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生态承载力,真正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集》分析生态系统对人类发展道路的影响,指出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健康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从理论源泉上来讲,绿色发展以森林、海洋、湿地、荒漠、河流等生态系统安全为基础,只有维护好地圈生物圈平衡,才能真正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是对“褐色经济”的反思,是经济更加绿色化的可持续发展。200多年来,以西方国家工业化为代表的“褐色经济”走的是一条以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的道路。1989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在《绿色经济的蓝图》中,最早提出绿色经济。200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定义绿色经济,出现了绿政、绿色增长等概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全球绿色新政》中定义了绿色经济的相反概念“褐色经济”。联合国经合组织提出了向绿色经济过渡的8个关键经济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与绿色经济有关的林业、农业等8个行业,标志着绿色经济已深入可操作层面。2009年前后,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相继推出绿色经济发展战略,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应对经济危机、抢占经济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手段。绿色经济发展浪潮迅速兴起。2012年的“里约+20峰会”,倡议发展绿色经济,认为200年来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失误是“资本误投”,主张今后重点投资森林、海洋、湿地、淡水等,培育成绿色产业,作为财富源泉和可持续发展基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迈向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各种途径》指出,森林是绿色经济的基础,维系着广泛的行业领域和人类生计。因此,从经济角度来讲,绿色发展将扭转“褐色经济”生产、建设、分配和消费全过程,将生态系统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流,确保森林、海洋、湿地、淡水等“关键自然资本”不减少甚至持续增加,并以森林等生态系统及其服务为源泉,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是我国对扭转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现状所做出的理性选择,是对现代化进程总结提炼的科学发展理念。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绿色水平,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提供生态产品、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发展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推动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是对发展本质认识的再升华,是对发展理念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总结,具有长远战略指导意义。从现实背景来讲,建设现代文明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