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油茶产业 助力茶油飘湘——浏阳财政三方面发力用油茶产业促乡村振兴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2-07-27 16:43 信息来源:

湖南省是我国油茶核心产区。近年来,湖南省各级财政部门与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围绕油茶“产量”“质量”“品牌”等关键环节,在投入上建机制、出实招,积极推动油茶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转化,有力促进了全省油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省油茶林面积、产量、年产值均位居全国第1位,产业惠及全省110余万农户,户均增收近6000元/年。我省油茶产业的不断做大做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稳定经济大盘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发展油茶产业助力茶油飘湘

浏阳油茶栽培历史悠久,2001年被评为“中国油茶之乡”,2006年正式列为全国油茶示范基地县(市)之一,目前已成为全国油茶重点县(市)。全市现有油茶林面积78万亩,占湖南油茶面积的3.69%、全国的1.19%,其中,镇头镇有全省唯一连片的近10万亩油茶林。全市现有油茶种植企业40家,专业合作组织148个,种植大户177个。已培育金霞、湘纯、聚尔康等一批规模加工企业和本土品牌,加工作坊533家,年加工产能10万吨以上。2021年,全市生产茶油4.36万吨,年产值47亿元,已连续6年获评湖南省综合油料大县,连续3年获评湖南省茶油大县。油茶产业已成为浏阳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乡村特色产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产业依托。

在“保障”上想办法

持续服务产业发展

强化资金保障,支持产业建设。自2019年油茶产业被列为长沙市“一县一特”重点产业以来,浏阳各级财政共安排资金2亿余元,支持油茶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同时,利用“惠农担—油茶贷”等农业信贷担保产品,撬动金融资本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已带动油茶种植相关单位或个人享受政策性贷款近6000万元。

在强化资金管理方面,制定了《浏阳市“一县一特”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资金使用范围、公开公示、验收条件、资金拨付等要求清晰明了,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高效;制定了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建立油茶专项资金绩效指标评价体系,从资金管理、资金使用、资金绩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专项资金安排依据,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技术支撑,推动产业升级。与湖南林科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密切合作,建设“三华”(华金、华鑫、华硕)油茶良种采穗圃和繁育基地,年培育油茶种苗达300万株。联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制出全国首台油茶果采摘机,实现了油茶果高效采摘、损花少,计划用一到两年时间批量生产,让广大林农受益。

投入财政资金500余万元,支持金霞、湘纯、聚尔康等油茶加工企业进行产品升级和新建多条产品生产线等。湖南金霞(浏阳)油茶科技公司推进茶油精深加工,年新增茶油产量200吨;湖南奇异生物科技公司开展高附加值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利用,获湖南省科学进步一等奖,推出近10项高值化新产品。

强化人才保障,激发产业活力。从国内知名农林类院校聘请了一批专家作为产业技术顾问,建设全国唯一“国家级油茶种子园”,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引进林学和油茶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11人,培养林业高级工程师38人、工程师89人,为油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2020年邀请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专家教授联点指导,因地制宜编制《浏阳市油茶高效栽培示范基地建设标准》,采用4年生营养大苗栽植,采取适合机械化采摘的宽窄行、宽行密株等方式开展2900亩高效油茶林基地建设。

2021年邀请省林科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科院亚林所等专家团队为该市打造高产、高标准示范基地提供“一对一”的技术指导,目前已建设高产示范基地达6000多亩。

在“改造”上下功夫

持续提升发展质效

推进低改抓提质。近三年共投入财政资金1.2亿余元,完成丰产林基地建设20.7万亩,其中低产林改造8.8万亩、新造0.35万亩、中幼林抚育11.5万亩。大力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整村整组推进油茶林低产林改造,实行“五统一分”模式(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种苗采购、统一挖穴栽植”和“分户经营管护”)开展基地建设,充分调动林农和村集体的参与度,较好地解决了林地流转难、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步、管护不到位等问题。

创新模式增效益。首次推行纵向带状更新模式,即:从山脊到山脚沿垂直方向挖除2行—3行老油茶树,保留1行老油茶树,清理种植带保持在7米—8米宽,并按4米×3米的株行距栽植,新造植株挂果后再将保留的老树挖除。该种改造方式,有利于水土保持,实现绿色生态化改造。运用该技术,全市共完成4万亩更新改造,新造植株进入丰产期后,预计每亩产量增加30公斤、收入增加3000元。改造后,原保留油茶树将持续挂果,因光照和肥水条件极大改善,产量基本超过改造前产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以浏阳标准修改《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浏阳油茶低改模式在全省甚至全国推广应用。

精准施策提品质。在全省率先启动油茶小作坊改造,对全市油茶小作坊数量、分布、产能、现实状况等情况进行全覆盖摸底调查、登记造册,根据作坊建设面积、结构布局、加工能力等实际情况“一坊一策”制定改造方案,通过生产流程和设施设备升级,每个作坊一张图纸、一套施工程序,实行精准改造。近三年共投入财政资金近500万元,完成41个小作坊升级改造示范点建设,多次接受省、市领导调研和其它省、市州相关部门考察学习,为全省油茶小作坊升级改造提供了样板,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品牌”上做文章

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以特色小镇为抓手,推动融合发展。科学编制产业小镇建设规划,投入财政资金600余万元,支持土桥油茶产业示范核心基地道路提质改造4.2公里;打造古法榨油工艺体验馆、油茶观光园和900米油茶文化古街;修建游步道1200米,设计安装油茶文化元素路灯420盏,完成镇头镇油茶小镇镇碑、路牌、油茶文化雕塑、油茶文化故事宣传牌、政策宣传栏等文化元素建设;完成油茶小镇产品展示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油茶起步区等基础设施及环境提质改造。同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镇头镇成功举办三届油茶文化产业博览会,带动2万余人次参与休闲采摘和茶油品尝体验,进一步提升了油茶产业综合效益。

以品牌战略为引领,拓宽市场渠道。先后成立湖南省首个茶油全产业链产业联盟和浏阳茶油产业发展促进会,建立“浏阳茶油”产品展示中心,形成了资源共享、品牌共建、市场共创的发展格局。2020年8月,“浏阳茶油”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在创建区域公用品牌“浏阳茶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媒体提升“浏阳茶油”“浏阳小榨茶籽油”的市场认知度。金霞、湘纯、聚尔康、贵太太等一批茶油龙头企业,加大融媒体推广和电商运营力度,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网络销售市场。副市长“直播带货”推广浏阳茶油,在场互动观众峰值超过112万人,500份主推茶油爆款当场销售一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走进乡村看小康》,专题报道了大力发展油茶文化和油茶产业、打造油茶小镇的“浏阳故事”。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助力乡村振兴。2019年—2020年,将油茶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新型经营模式,将发展油茶产业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持续放大产业效益。镇头镇因地制宜选准扶贫产业,将39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油茶产业发展项目,依托当地合作社,统一承包贫困户油茶地1901.9亩,通过改造,大幅度提升油茶林效益,助力当地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2021年开始,以油茶产业为抓手,积极探索实践,指导基地开展林下经济种植,助推乡村振兴。镇头镇土桥村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筹资200万元改造油茶林400亩,每年通过林下经济(种植花木、蔬菜、养殖鸡鸭)及油茶果采摘、销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湖南财政”公众号)

< img src=""/>

发展油茶产业 助力茶油飘湘——浏阳财政三方面发力用油茶产业促乡村振兴

2758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