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水果沪上“坐冷板凳”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3-05-21 00:00 信息来源:
  近年来,尽管台湾各民间组织每年都要在上海召开宝岛水果推介会、展示会、品尝会、特价促销会等,更多的上海人对台湾水果优良的品质也有所了解,但从目前的市场销售来看,形势不容乐观,据来自上海果品行业协会的信息,这些年,台湾水果在沪的年销量仅100吨上下,与上海年消费水果120万吨形成较大的反差。
  台湾因其夏雨充沛、冬季干燥、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的特殊地理气候,一年四季均能生产莲雾、洋香瓜、杨桃、芭乐、桶柑、茂谷柑、圣女果、凤梨等各式鲜果,还有如橄榄、椰子、荔枝、龙眼、香蕉、番木瓜、槟榔等30多个品种也具有很高的产量和上好的口味,是全世界公认的“水果之乡”,水果年产量一直在250万吨上下徘徊。按理说,通过产销沟通以后,台湾水果在沪应该热销才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么,为何优质的台湾水果在沪无市场呢?
  渠道不畅是主要因素。由于两岸还未实现直航,再加之台湾当局出于政治的考虑而设置的重重 障碍,台湾水果入沪需要绕道香港等地,手续麻烦之外,还要经过反复的检疫、入关等,费用上升快,鲜嫩的水果因时间长容易腐败而降低身价,这样一来,其实际的成本比美国到上海的水果还要贵。如在上海某超市,两个重约1公斤的台湾杨桃标价28元,而吃口比杨桃好得多的1公斤美国葡萄只卖12元。同样,产自于我国海南的杨桃1公斤也只10元上下。销售模式僵化受束缚。长期以来,许多来自台湾的各种民间组织都要求上海的水果代理商买断经营。但由于经销风险过大,至今很少有代理商经销台湾水果,这样,台湾水果就只能局限于少数几个超市或大卖场里销售,难以打开销售局面。 业内专家指出,要解决台湾水果在沪的销售问题并不难,只需台湾当局在通商这条道上放开一个口子,既可解决岛内水果的出口问题,又可满足祖国大陆人民常年吃新鲜水果的需求。台湾与福建隔海相望,如果有通商这条口岸,那么,其到上海的时间也可缩短2/3以上,成本至少可降至5成。再加之在销售上与上海的模式接轨,那么,廉价新鲜的水果自然会受到上海人的欢迎。
< img src=""/>

台湾水果沪上“坐冷板凳”

672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