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县上登果农协会 促梅子畅销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3-07-21 00:00 信息来源:
  福建上杭县临城镇上登村520户村民中有376户种植了10—60亩果树,其中青梅就有3000多亩,年产梅果10多万公斤,优质梅的比重一年比一年大,深受客商青睐,该村也因此成了“杭梅专业村”。这两年,因杭梅质量普遍不高,价格低下,许多农户的梅子卖不出去而烂在地上或枝头,但上登村每年10多万公斤的梅子却销售一空,并且保持较高的收购价格。村民说,这应该归功于上登村果农协会。
  上登村是杭梅的产地之一,但后因品种老化,管理不善,科技含量低,导致果小、病果多、产量低、价格低,经济效益差。1998年村民蓝柏辉创建了上登果农协会,建立了以技术为核心,产、供、销、科、工、贸一条龙的服务体系。
  协会聘请果树专家从梅苗的选育、栽培、修剪、喷药到采收进行全过程培训,传授低产梅园改造、高接换种等技术,邀请农业局、科协、农技站技术人员进行种果技术指导。协会内部也定期开展咨询指导,引导果农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统一技术要求、统一施肥喷药,保证了梅果无病斑,果质好。为开阔视野,协会还组织果农多次前往诏安、普宁等水果基地参观取经,掌握了整枝、修剪、树冠矮化、科学施肥等技术,回来在果农中推广。参观中发现诏安的白粉梅和青竹梅的果型、产量和价格都比上杭青梅好,协会于是通过政府牵线搭桥,自己出钱到诏安学习种植技术,引进新品种。因自然条件的差别,回来后必须进行品种改良,蓝柏辉每年都得去诏安3—4次,探索引进优良品种的办法。
  在协会的指导下,农民们有了技术支持,梅子质量上去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培养出一批“土专家”和致富能人。村民罗寿胜的10亩青梅原来年产300公斤,协会上门服务,指导他进行低产梅园改造,改进种植技术,今年10亩果树年产增加到2800公斤,质量也明显提高。在协会引导下,黄寿华种植了50亩白粉梅,年增收5000多元;刘富源种植了50亩果树,在果园内培育花卉盆景、养殖河田鸡和瘦肉型猪,建立起生态果园,年增收2万多元;蓝柏辉也种植了50亩青梅和10亩优质苗圃,被我市评为“杭梅状元”。
  产量、质量上去后,协会还千方百计帮农民找市场,组织统一销售。今年梅子收成销售后不久,该协会与上杭三高青梅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明年供梅7.5万公斤的购销合同,解决了来年的销路问题,这样梅农们只要专心种梅,保证质量就行了。今年6月30日,该协会被上杭县评为1997—2002年科协系统先进单位,这是该县唯一获此殊荣的村级协会。
< img src=""/>

上杭县上登果农协会 促梅子畅销

672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