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产业进入调整期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3-09-15 00:00
信息来源:
2002年上半年,浙江省苗木种植面积的统计数字是40万亩,下半年这个数字变成了80万。今年上半年,已突破百万大关,变为令人吃惊的120万亩。与此同时,湖南红花?木种苗的价格由去年每株2、3元钱,一路狂跌到现在的4、5毛钱。一边是种植面积的迅猛增长,一边是价格的急剧下跌。很多从业者感叹,现在苗木生意不好做了,部分生产者感觉,种植苗木不怎么赚钱了,有些人甚至打算“撤退”了。在经过几年持续的红火之后,苗木业不可避免地迎来了调整期,在第八届全国园林花木信息交流会上,这种趋势表露无遗。
记者在交流会上了解到,除了新优彩叶树种和大规格苗木依然抢手外,大多数常规苗木的销售陷入了低谷,一些品种即使跌破成本价也少人问津。对此很多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国内苗圃面积是不是已经饱和了?苗木是否在整体上已供大于求了?浙江大学园艺系包志毅博士在大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说,美国现有苗圃800万亩左右,综合对比来看,中国苗木需求量应该与美国差不多,所以800万亩是个需求的平衡点。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现有苗圃约500万亩,考虑到可能遗漏的面积及大多数苗圃栽种的是繁殖材料,而一亩繁殖材料又可以供几亩甚至数十亩地做种苗用,目前我国的苗圃总面积正在接近需求平衡点,由于苗木生产的滞后效应,种苗供应总量很快会达到或超过社会需求量。
这也与大多数人的感觉一致:在市场需求的拉动和高利润的吸引下,苗木行业用短短几年的时间迅速走完了产品短缺期。只要是苗木就能卖掉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产品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苗木从业者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苗木销售问题越来越突出。有人将当前苗木行业的形势形象比喻为一个哑铃:一头是供应市场,一头是需求市场,中间连着一条细细的销售渠道。这也是调整期最典型特征:由于营销体系没跟上行业的发展,与之相应的产品流、信息流也难通畅,虽然苗木尚未达到供过于求的程度,但结构性过剩问题已经很严重,同时部分产品利润仍然高得惊人。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苗木业内存在两个市场:苗圃之间相互流通和工程需求,其中最活跃的分别是新优彩叶树种和大规格苗木,这也是两种暴利产品。同时更多的是与暴利相对的是微利和滞销产品,这是前几年发展面积过大、产品严重重叠造成的恶果。暴利产品的存在证明了苗木市场需求还没有有效的得到满足,滞销产品的出现标志着淘汰赛马上就要开始。在今后几年也许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某些品种迅速窜红,推广人财源广进,而一些品种逐渐退出舞台,随之倒下一批苗圃。市场不平稳、波动大也是调整期的一个明显特点。
因为市场不稳定,不可预期因素增多,进入调整期也意味着苗木业迈入风险期,如何规避风险成为本届交流会上大家关心的话题。经过热烈讨论后,大部分人达成了一致的观点:打通产业链,解决产销脱节问题。为此一些业内人士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苗圃之间最好分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生产繁殖材料、养中、大苗等;发挥协会作用,把分散的苗圃组织起来联合作战;整合业内外资源,建立现代意义上的营销平台和物流体系。而归根结底,还是生产者思想观念上要转变:要变以前的以产促销为以销定产,先找目标市场,再生产产品,盲目的搞规模扩张只会加大经营风险。
记者在交流会上了解到,除了新优彩叶树种和大规格苗木依然抢手外,大多数常规苗木的销售陷入了低谷,一些品种即使跌破成本价也少人问津。对此很多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国内苗圃面积是不是已经饱和了?苗木是否在整体上已供大于求了?浙江大学园艺系包志毅博士在大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说,美国现有苗圃800万亩左右,综合对比来看,中国苗木需求量应该与美国差不多,所以800万亩是个需求的平衡点。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现有苗圃约500万亩,考虑到可能遗漏的面积及大多数苗圃栽种的是繁殖材料,而一亩繁殖材料又可以供几亩甚至数十亩地做种苗用,目前我国的苗圃总面积正在接近需求平衡点,由于苗木生产的滞后效应,种苗供应总量很快会达到或超过社会需求量。
这也与大多数人的感觉一致:在市场需求的拉动和高利润的吸引下,苗木行业用短短几年的时间迅速走完了产品短缺期。只要是苗木就能卖掉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产品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苗木从业者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苗木销售问题越来越突出。有人将当前苗木行业的形势形象比喻为一个哑铃:一头是供应市场,一头是需求市场,中间连着一条细细的销售渠道。这也是调整期最典型特征:由于营销体系没跟上行业的发展,与之相应的产品流、信息流也难通畅,虽然苗木尚未达到供过于求的程度,但结构性过剩问题已经很严重,同时部分产品利润仍然高得惊人。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苗木业内存在两个市场:苗圃之间相互流通和工程需求,其中最活跃的分别是新优彩叶树种和大规格苗木,这也是两种暴利产品。同时更多的是与暴利相对的是微利和滞销产品,这是前几年发展面积过大、产品严重重叠造成的恶果。暴利产品的存在证明了苗木市场需求还没有有效的得到满足,滞销产品的出现标志着淘汰赛马上就要开始。在今后几年也许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某些品种迅速窜红,推广人财源广进,而一些品种逐渐退出舞台,随之倒下一批苗圃。市场不平稳、波动大也是调整期的一个明显特点。
因为市场不稳定,不可预期因素增多,进入调整期也意味着苗木业迈入风险期,如何规避风险成为本届交流会上大家关心的话题。经过热烈讨论后,大部分人达成了一致的观点:打通产业链,解决产销脱节问题。为此一些业内人士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苗圃之间最好分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生产繁殖材料、养中、大苗等;发挥协会作用,把分散的苗圃组织起来联合作战;整合业内外资源,建立现代意义上的营销平台和物流体系。而归根结底,还是生产者思想观念上要转变:要变以前的以产促销为以销定产,先找目标市场,再生产产品,盲目的搞规模扩张只会加大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