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猕猴桃如何从低谷中走出来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3-11-12 00:00 信息来源:
  近日,周至县2000公斤猕猴桃鲜果,从咸阳国际机场首次空运泰国 。根据合同,到明年4月,周至12万公斤猕猴桃将陆续供应曼谷皇家超市。连日来,马来西亚、新加坡、法国、德国、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及投资者,越洋过海,纷纷前来周至考察猕猴桃产业,并签订了一大批猕猴桃鲜果购销、加工合同。同时,国内的订单也雪片般飞来。曾一度低落的周至猕猴桃,如今已再度崛起!
  
  多轮驱动:用市场规律杜绝膨大剂
  
  前些年,由于部分果农急功近利,在猕猴桃生产中大量施用膨大剂,严重影响了果品质量,导致果品原有自然风味丧失,致使货架期缩短、销路不畅,果农果商利益受损。一时间,周至猕猴桃名声一落千丈。
  
  为确保猕猴桃优势产业长盛不衰,去冬今春,周至县一方面加大查禁膨大剂力度,一方面因势利导,提出实施农业精品富民战略。他们组织全县果农积极开展整形剪枝、高接换种、春耕施肥等工作,新栽、嫁接“海沃德”优质猕猴桃3000余亩;大力推广沼果结合、畜养结合和猕猴桃食用菌立体栽培技术,大面积提高猕猴桃有机种植技术含量。引导农民逐步实现猕猴桃生产规范化运作。
  
  同时,县上通过市场运作模式,运用订单农业引导果农生产优质果品。他们组织召开各经销大户、冷库经理、龙头加工企业负责人会议,共同分析猕猴桃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企业及早介入猕猴桃生产各个环节。通过签订订单,解除果农后顾之忧,实现果农与经销商双赢。今年上半年,还在猕猴桃花蕾未开的季节,九蜂、集贤、哑柏的果农就与客商签了生产销售订单,自觉杜绝膨大剂,走绿色经营之路。据了解,目前全县绝大多数果农已不再施用“膨大剂”。
  
  规模经营:打造猕猴桃产业“航母”今年以来,周至县积极鼓励和吸引外来客商,以资本参与、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农户结为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果农急需的生产、科技、流通和产品加工服务型等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对“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经营模式的探索,提高了周至猕猴桃产业化程度,规范了产业链条各个环节。
  
  去年与西安交大、陕西西瑞强强联合的“龙头老大”秦美公司,今年投资5000万元重点实施五个项目。其中秦美庄园万亩有机猕猴桃示范基地,将成为公司的“第一车间”。目前,1.2万吨饮品生产线已建成投产,2万吨榨汁生产线也已全面竣工。果品种植资源圃和猕猴桃研究所、交易市场、销售信息服务及果农技术培训中心,也在筹建之中。届时,公司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亿元,并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猕猴桃鲜果供应商、制造商,成为一艘内联千家万户果农,外接国内国际大市场的巨型“航母”。
  
  周至阳化果业公司,主要从事猕猴桃贮存和销售。在县上扶持下,公司联合周围几个大型冷库,结成营销集团,联手闯市场。今年3月,公司与台商签订了1.2万吨鲜果销售合同,并由台商通过阳化公司向果农提供国际通用有机生物菌肥,引导果农实行标准化栽培管理,果子成熟后按每公斤1.50元保护价收购。仅此一项,收购量就占到今年全县猕猴桃总产的20%。
  
  同时,县上还通过对一些小的深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帮助其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周至猕猴桃产业发展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示范园区:猕猴桃产业的“风向标”
  
  猕猴桃在周至经历了从野生到人工栽培,从试验示范到产业化生产,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发展,从原始的粗放经营到标准化管理几个阶段。随着市场对果品质量不断提出更高要求,要想将猕猴桃产业引向良性发展轨道,就必须从基地抓起。
  
  今年以来,市、县农业局在周至实施万亩绿色猕猴桃示范基地项目,在司竹、楼观两个乡镇1.2万亩连片猕猴桃园内实行捆绑式操作,统一规划、专人管护。目前,全县已在万亩绿色猕猴桃示范基地基础上建成2000亩精品示范园。园区已贯通拓宽4条总长9公里骨架路,完成了道路绿化美化工作。新打深井8眼,改造旧井4眼,铺设地埋管线、安装喷灌设施200亩。同时还大力推广了猕猴桃单枝上架、配方施肥、定量挂果、生物防治四大技术,真正实现了猕猴桃有机种植和标准化管理。示范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观光农业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全县猕猴桃产业优化升级。
  
  入秋以来,县上还兵分四路,分赴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上海、沈阳、南京等12个城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和招商活动,力争周至猕猴桃在市场中占有更大份额。
  
< img src=""/>

周至猕猴桃如何从低谷中走出来

9273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