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科技兴果战略 做大做优柑橘产业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4-02-19 00:00
信息来源:
临海是中国无核蜜橘之乡和全国无公害柑橘生产示范基地县(市),全市现有柑橘面积18万亩,其中无公害优质柑橘基地10万亩,并建有一个省级现代柑橘示范园区和一个全国农业引智成果——优质柑橘生产示范基地,年产无核蜜橘23万吨,总产值3.8亿元,小橘果结成了大产业。
临海蜜橘虽然离不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栽培历史,但更重要的是实施科技兴果和产业化经营战略的结果。
一、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开发推广无公害技术。近年来,为建设优质无公害柑橘,临海市突出重点抓科技与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兴果步伐。一是建立了市柑橘学会、柑橘技术开发公司和橘果技术推广站,19个镇(街道)均设立了林特技术推广站,重点镇、村分别成立了柑橘研究会、橘农协会,配备了村橘科员,形成市、镇(街道)、重点村三级科技开发与推广网络,开发推广科技人员达210多人;二是建立完善了开发推广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可停薪留职,到生产第一线去从事技术承包、技术开发、租赁经营,并对以技术承包、技术开发形式开展有偿服务的单位,其所得收入的50%奖给承包人;对科技人员从事农技服务的在税收、贷款方面给予优惠和倾斜;对开发创立的名牌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科技成果,分别给予重奖;三是建立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对引进的国内外具有或相当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在住房、入户、工资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加快了高科技人才引进步伐;四是创新科技开发、推广载体,先后建立了全国农业引智成果——优质柑桔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省级现代柑橘示范园、柑橘改良工程示范基地、台州市柑橘精品园等一批科技开发应用示范园。
二、建立质量安全体系,强化基地监测监控。一是建立了质量安全管理队伍,由林特、科技、农业、技术监督、环保、工商等部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明确规定林特、科技、农业部门负责组织和监督无公害技术的贯彻实施,环保部门负责无公害保护区的划定与生产环境监测,农业、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负责农资管理与整顿,严禁高毒农药的销售与使用,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二是建立了果品检测室,配置了快速检测设备,配备了检测专业技术人员,为无公害柑橘基地提供快速检测服务;三是建立了定期、定点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安全监测监控制度,在涌泉、桃渚、杜桥等柑橘主产区设立监测点,根据柑橘生产特点,定期对监测点的土壤、水质、用药及橘果等进行全面监测,发布监测结果,指导面上生产。由于建立质量安全体系,强化基地监测监控,使无公害柑橘生产技术得到规范、有效地实施,确保了柑橘优质安全。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对科技兴果的投入。一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建立了“市财政扶,镇(街道)适当补,村集体和橘农为主筹”的投入机制,仅涌泉1.7万亩现代柑橘示范园区,市、镇二级财政投入210万元,村级集体和橘农自筹投入720万元,实现了园区布局园林化、品种良种化、设施现代化、作业规范化、品质高档化;二是对柑橘高接换种实行补助政策,市政府每年拿出60万元资金,给予每亩补助100元~150元;三是市财政投入100多万元,从日本引进了柑橘大枝修剪、完熟采收新技术,从韩国引进了机械选果新技术,并引进国内外40多个新品种建立了市级柑橘母本园、采穗圃及良种繁育基地,加快柑橘品种结构调整。
四、实施优质名牌战略,推进产业化经营。在建设无公害柑橘基地的同时,一方面大力实施优质名牌战略,强化品牌宣传,推行商标注册,开展优质果评比,组织工商、林地、质监等有关部门运用证明商标强化对临海蜜橘的品牌管理,涌泉出了一批颇具特色和市场知名度高的如岩鱼头、三条岭、忘不了、洞林等临海蜜橘品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按照“民办、公助、党领导”的原则,发展柑橘产业经济合作组织,推进产业化经营,先后建立了市柑橘产业协会和15家柑橘产业合作社,协会拥有团体会员47个,个体会员159个,合作社入社农户5200户,联结无公害柑橘基地6万亩,并在上海、北京、杭州、南京、青岛等4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网点100多个,营销人员达1000多人,仅2002年合作组织购销橘果达12000多吨,营销额达4500多万元,利润700多万元,形成了“以基地为依托,农户为主体,合作社为载体,产业协会为龙头的产供销一体化强服务、拓市场、增效益”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
临海蜜橘虽然离不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栽培历史,但更重要的是实施科技兴果和产业化经营战略的结果。
一、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开发推广无公害技术。近年来,为建设优质无公害柑橘,临海市突出重点抓科技与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兴果步伐。一是建立了市柑橘学会、柑橘技术开发公司和橘果技术推广站,19个镇(街道)均设立了林特技术推广站,重点镇、村分别成立了柑橘研究会、橘农协会,配备了村橘科员,形成市、镇(街道)、重点村三级科技开发与推广网络,开发推广科技人员达210多人;二是建立完善了开发推广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可停薪留职,到生产第一线去从事技术承包、技术开发、租赁经营,并对以技术承包、技术开发形式开展有偿服务的单位,其所得收入的50%奖给承包人;对科技人员从事农技服务的在税收、贷款方面给予优惠和倾斜;对开发创立的名牌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科技成果,分别给予重奖;三是建立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对引进的国内外具有或相当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在住房、入户、工资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加快了高科技人才引进步伐;四是创新科技开发、推广载体,先后建立了全国农业引智成果——优质柑桔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省级现代柑橘示范园、柑橘改良工程示范基地、台州市柑橘精品园等一批科技开发应用示范园。
二、建立质量安全体系,强化基地监测监控。一是建立了质量安全管理队伍,由林特、科技、农业、技术监督、环保、工商等部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明确规定林特、科技、农业部门负责组织和监督无公害技术的贯彻实施,环保部门负责无公害保护区的划定与生产环境监测,农业、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负责农资管理与整顿,严禁高毒农药的销售与使用,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二是建立了果品检测室,配置了快速检测设备,配备了检测专业技术人员,为无公害柑橘基地提供快速检测服务;三是建立了定期、定点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安全监测监控制度,在涌泉、桃渚、杜桥等柑橘主产区设立监测点,根据柑橘生产特点,定期对监测点的土壤、水质、用药及橘果等进行全面监测,发布监测结果,指导面上生产。由于建立质量安全体系,强化基地监测监控,使无公害柑橘生产技术得到规范、有效地实施,确保了柑橘优质安全。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对科技兴果的投入。一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建立了“市财政扶,镇(街道)适当补,村集体和橘农为主筹”的投入机制,仅涌泉1.7万亩现代柑橘示范园区,市、镇二级财政投入210万元,村级集体和橘农自筹投入720万元,实现了园区布局园林化、品种良种化、设施现代化、作业规范化、品质高档化;二是对柑橘高接换种实行补助政策,市政府每年拿出60万元资金,给予每亩补助100元~150元;三是市财政投入100多万元,从日本引进了柑橘大枝修剪、完熟采收新技术,从韩国引进了机械选果新技术,并引进国内外40多个新品种建立了市级柑橘母本园、采穗圃及良种繁育基地,加快柑橘品种结构调整。
四、实施优质名牌战略,推进产业化经营。在建设无公害柑橘基地的同时,一方面大力实施优质名牌战略,强化品牌宣传,推行商标注册,开展优质果评比,组织工商、林地、质监等有关部门运用证明商标强化对临海蜜橘的品牌管理,涌泉出了一批颇具特色和市场知名度高的如岩鱼头、三条岭、忘不了、洞林等临海蜜橘品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按照“民办、公助、党领导”的原则,发展柑橘产业经济合作组织,推进产业化经营,先后建立了市柑橘产业协会和15家柑橘产业合作社,协会拥有团体会员47个,个体会员159个,合作社入社农户5200户,联结无公害柑橘基地6万亩,并在上海、北京、杭州、南京、青岛等4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网点100多个,营销人员达1000多人,仅2002年合作组织购销橘果达12000多吨,营销额达4500多万元,利润700多万元,形成了“以基地为依托,农户为主体,合作社为载体,产业协会为龙头的产供销一体化强服务、拓市场、增效益”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