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云霄人致富的“黄金果”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4-02-24 00:00
信息来源:
云霄人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枇杷唱主角。这是一组鼓舞人心的数据:至目前,这个县已种植优质枇杷10多万亩,全县枇杷总产量达2万吨,产值超亿元。
云霄自古便是福建三大枇杷种植基地之一。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泛滥成灾的“假烟经济”打碎了它曾有的荣耀,侵蚀着它的经济肌体。上世纪90年代初,曾为全县每年经济增长拉动14.3个百分点的罐头、糖果、彩印等支持产业的企业纷纷倒闭,曾经闻名遐迩的云霄枇杷、蜜柚、杨桃、金枣,已基本无人会种。
虚假的繁荣过后,云霄人终于尝到了制假售假酿下的苦果———工业萧条,农业停滞,形象受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云霄人开始反思,并力拨浓重阴影。1999年底,该县领导几上福州,邀请各路专家为云霄经济把脉会诊。经考察,他们带回省农科院专家最新研制的枇杷新品种“早钟六号”。经试种,这个品种不仅个大、味好,而且比全省其他地方至少可早熟1个月,堪称名副其实的“八闽春来第一果”。工作会议开成“枇杷宴”路,找到了。可群众肯接受吗?2000年全县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朱福清、县长黄舜斌请来乡镇干部和农民代表品尝枇杷。就在大伙称赞这种枇杷的美味时,县领导又请种植大户杨慰先讲生意经。杨慰先说,他在和平农场承包山地种植的“早钟六号”枇杷,品质优,上市早,抢了个市场空缺,最高的一公斤竟卖到107元,第二年就全部收回成本。这笔经济账,把大家的心照亮堂了。不用下行政命令,许多人一回去就自愿种上“早钟六号”。
为了大面积推广“早钟六号”,云霄县2000多名干部背起行包,驻村入户,与农民一道种植枇杷,当起了“田头师傅”。县里还配套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鼓励规模种植,推动市场营销。许多原先参与制售假烟的人“浪子回头”,把资金和精力转移到种植优质枇杷上。莆南村原制假户张某,2001年冬投资20多万元,在前涂山平整山地100多亩,建成了拥有2公里果园机耕路、120平方米管理房和自动化供水、施肥、喷药配套设施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系统。他说:“再过几年,这里就是我的‘绿色银行’。”“五统一”打出了“云霄”牌枇杷投产面积扩大后,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管理粗放,营销时各自为战,品牌混乱繁杂,包装样式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标准。针对这些问题,该县组织果农成立枇杷协会。协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枇杷标准化工作机构,组织协调枇杷种植管理、品牌宣传、商标注册、质量标准认定、价格定位、产品推介,建立枇杷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体系。目前,20余家枇杷营销龙头企业在协会扶持下,已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等地打开销路,金山、漳江实业、臣果等规模较大的营销公司,还把云霄枇杷卖到香港、新加坡等地。
如今在云霄,催生了一批现代管理模式的枇杷庄园。枇杷,正成为云霄人创业致富的“黄金果”,成为云霄县域经济脱胎换骨的引子。
云霄自古便是福建三大枇杷种植基地之一。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泛滥成灾的“假烟经济”打碎了它曾有的荣耀,侵蚀着它的经济肌体。上世纪90年代初,曾为全县每年经济增长拉动14.3个百分点的罐头、糖果、彩印等支持产业的企业纷纷倒闭,曾经闻名遐迩的云霄枇杷、蜜柚、杨桃、金枣,已基本无人会种。
虚假的繁荣过后,云霄人终于尝到了制假售假酿下的苦果———工业萧条,农业停滞,形象受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云霄人开始反思,并力拨浓重阴影。1999年底,该县领导几上福州,邀请各路专家为云霄经济把脉会诊。经考察,他们带回省农科院专家最新研制的枇杷新品种“早钟六号”。经试种,这个品种不仅个大、味好,而且比全省其他地方至少可早熟1个月,堪称名副其实的“八闽春来第一果”。工作会议开成“枇杷宴”路,找到了。可群众肯接受吗?2000年全县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朱福清、县长黄舜斌请来乡镇干部和农民代表品尝枇杷。就在大伙称赞这种枇杷的美味时,县领导又请种植大户杨慰先讲生意经。杨慰先说,他在和平农场承包山地种植的“早钟六号”枇杷,品质优,上市早,抢了个市场空缺,最高的一公斤竟卖到107元,第二年就全部收回成本。这笔经济账,把大家的心照亮堂了。不用下行政命令,许多人一回去就自愿种上“早钟六号”。
为了大面积推广“早钟六号”,云霄县2000多名干部背起行包,驻村入户,与农民一道种植枇杷,当起了“田头师傅”。县里还配套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鼓励规模种植,推动市场营销。许多原先参与制售假烟的人“浪子回头”,把资金和精力转移到种植优质枇杷上。莆南村原制假户张某,2001年冬投资20多万元,在前涂山平整山地100多亩,建成了拥有2公里果园机耕路、120平方米管理房和自动化供水、施肥、喷药配套设施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系统。他说:“再过几年,这里就是我的‘绿色银行’。”“五统一”打出了“云霄”牌枇杷投产面积扩大后,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管理粗放,营销时各自为战,品牌混乱繁杂,包装样式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标准。针对这些问题,该县组织果农成立枇杷协会。协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枇杷标准化工作机构,组织协调枇杷种植管理、品牌宣传、商标注册、质量标准认定、价格定位、产品推介,建立枇杷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体系。目前,20余家枇杷营销龙头企业在协会扶持下,已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等地打开销路,金山、漳江实业、臣果等规模较大的营销公司,还把云霄枇杷卖到香港、新加坡等地。
如今在云霄,催生了一批现代管理模式的枇杷庄园。枇杷,正成为云霄人创业致富的“黄金果”,成为云霄县域经济脱胎换骨的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