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枣现象:引进品种的典型早衰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4-07-30 00:00 信息来源:
  青枣,这个几年前炙手可热的品种,两三年间即归于沉寂,可谓:还未功成已身退。据统计,目前广东全省至少有六成青枣树被砍,还有不少种植户正陷于砍还是不砍的两难选择中。这一品种的兴衰起落间,浓缩了当前种植品种引种、栽培管理、销售市场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春暖花开,各地果农又在盘算今年选种果苗的事情。
  近几年来,在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水果种植的同时,广东省各地果农纷纷引种了一批珍稀水果。但伴随而来的是引种、栽培管理、销售等一系列问题,令一些买高价苗的果农苦不堪言。广州市番禺区万顷沙镇的黎伯前几天刚把家里的2亩青枣树砍掉,他无奈地告诉记者,“我2000年种了2亩青枣,光买苗就花了1000多元,但是因为不懂管理,到现在也没赚到钱。去年就想把树砍了换种别的果树,但是听说有些人种得好还是赚了不少,就想再种一年。结果还是不行,没办法还是砍了省心。”
  “果中新秀台湾青枣是维生素之王,具有清甜汁多、质脆细嫩之特点;种植台湾青枣收益快:当年种当年挂果,成熟期在冬季,收获期长达3个月,销量大,售价每公斤10元左右。”正是冲着这些宣传,1999年初广东省各地不少果农憧憬着“美好前景”,开始种植台湾青枣,苗价最高被炒至60元/株。当时,广东省各地水果苗木公司大都有青枣苗木出售。广州一科研部门2000年就推广了4万多株的青枣苗木。
  但如今,这些果农们中只有少部分人获得丰厚收益,而大多数人都像黎伯那样在挣扎间最终选择了砍树。日前,记者采访了清远、博罗、东莞、梅州、韶关等县市农业部门,得到的答复几乎一致:“青枣在我们这普遍种得很差,能赚钱的极少,大多数已经被砍掉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至少有六成青枣树被砍。
  难道对青枣品种的宣传有假?省农业厅的有关人员介绍,好的台湾青枣品种确实如宣传所述,只是现在售价没那么高。部分宣传有些夸张但并不完全假,那为何种青枣不赚钱呢?
  热潮起,跟风者群起引种
  有关专家介绍:“台湾青枣”是一个品种群的总称,它有许多品种系列,而且近年来品种换代快、淘汰快,然而大多数种植户并不知道,也不会分辨。
  在引种热中,青枣苗木的售价高得出奇。
  1999年,名为“五十种”、“五千种”的青枣苗一株至少得15元以上,最高的甚至卖到五六十元。引得一批批炒苗者加班加点选种育苗,一些苗贩子到处收购贩卖苗木。在众多青枣品种中,有相当部分是伪劣品种。其中最多的是从越南购入的毛叶枣;也有部分是从台湾引入的旧品种;有的甚至是北方的酸枣。与此同时,一些不明就里的果农则见苗就买,买来就种,生怕种晚了、种少了。另外,一些不适宜种植青枣的地区也在盲目种植。一些苗贩子的腰包胀了,却苦了那些盲目引种的农民。
  买到了质量合格的青枣苗,是否就能赚钱呢?
  
  1999年3月,南雄市农民李某种下了3000株青枣苗。经过精心护理培育,大部分果苗存活下来,长势不错。可好景不长,1999年底,就在收获期到来前,一场霜冻彻底毁了李某的果园,青枣几乎全部死亡,李某所有投资血本无归,损失上百万元。不只是李某,当年种下青枣的果农,大多损失惨重。
  原来,台湾青枣属热带亚热带水果,喜热怕寒,在基本无霜的地区方能栽培。而南雄市属有霜地区,并不适宜种植青枣。不只是南雄,有关专家表示,粤北大多数地方都属于种植青枣的次适宜地区。
  苗价高,对管理要求更高
  
  2000年,青枣种植热势头仍然不减。防冻,此时大多数农民是知道了,但损失仍在继续。最根本的原因是,青枣栽培管理要求极高,而果农们的栽培管理又过于粗放。省农科院一专家对记者谈起了青枣栽培存在的主要几个问题:
  第一,白粉病一直严重损害青枣的生长。防治白粉病的药物相对较贵,很多果农都不舍得投入大量成本去防治该病,致使青枣果皮不光滑,斑点很多,影响其商品价值。
  第二,桔小实蝇无孔不入。近年来,桔小实蝇对热带、亚热带水果的侵害越来越严重,迫使果农必须采用套袋方法才能收取果实。套袋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对于坐果率极高的青枣来说,实在是难以承受。比如,青枣第二年结果一般就可以达到30斤/株,按每个1两算,需300个袋子,每个袋子2分钱,每株就需6元,这并不算贵,真正花钱的是人工。
  第三,和套袋一样花人工的是疏果。青枣的坐果率非常高,为了保证青枣的品质,就必须对所结果的3/4进行人工疏果。农民一是不舍得花钱请人工,二是不舍得疏果,导致品质变差。
  第四,青枣需要充足的光照,大量的有机肥。
  一般每株需15-20公斤有机肥,才能使青枣果实甜度较高。在东莞市桥头镇台湾人丁老板的果场,每株青枣树下都吊有两袋共重50公斤的鸡粪,这样产出来的青枣果实糖度可以达到15度。正因为他懂得精心管理,青枣多年来一直都能卖出高价。五华县汤均挺和几个朋友的青枣果场,通过精心管理,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今年春节他们果场的青枣每公斤卖到6-8元。可有的农户只求多种,本就枝冠宽大的青枣,种植密度一大就互相遮蔽,加上舍不得增加投入,肥水施用往往跟不上。目前省内市场上销售的青枣糖度基本只能达到9-10度。
  第五,采收时间没把握好,也影响品质。采收早了,果实还未完全成熟,味道像生番薯;一旦过熟,糖分就容易转变成淀粉或出现酒糟味。
  种种因素使得能种好青枣的农民太少,种出的青枣品质不佳,突出体现在外观难看、个头小、糖度低,导致市道低迷。
  价格跌,上佳果品才赚钱 种青枣不赚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价格远没有宣传中说的高。
  据了解,前些年由于台湾青枣量少,海南一些较早引种的农户的确收益颇丰,当时批发价格有的高达每公斤二三十元。后来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大量种植,批发价就一路下跌。广州市南北水果市场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正是青枣上市的季节。可这两年品质好的青枣批发价也不过每公斤4-6元,大多青枣个头细小,口味也不好,每公斤只值2元左右。果价的下跌使得许多农民更加无心管理果树,水果品质一年不如一年。所以才会出现去年以来砍树声不绝于耳的现象,最早掀起青枣种植热潮的海南省,现在也已经砍掉了大部分的青枣树。
  在大部分人亏本选择砍树、怨声载道的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也认识了一些赚了钱的种植大户,像前面提到的东莞市桥头镇丁老板、五华县汤均挺等人,他们为什么就能种青枣赚钱呢?
  增城市小楼镇的何老板去年种了40亩青枣,今年挂果38亩,3月7日刚刚卖完,他开心地告诉记者,“今年收成不错,估计收到25万元,除去大约8万元成本,可以赚17万元。”
  何老板果场的青枣看上去比市场上卖的个头大不少,色泽很漂亮,最大的有4-5两,很快被人以16元/公斤买完。1-2两的大都以6元/公斤卖出;而少部分质量差的果每公斤就只能卖1.8元。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能种出这么好的果时,他笑道,“我每天风雨无阻在果园打理它们,种青枣,只有落足工夫才能赚钱!”
  肇庆农校有200亩左右的青枣果场,今年挂果100亩,估计总产4万多斤。果场负责人邱老师告诉记者,果场今年收成较好,果实基本在1两以上,每公斤可以卖到6元;那些个头小的果就每公斤只能卖2元上下。
  华南农业大学许奕进老师告诉记者,目前在广东因为亏本而砍青枣树的人确实很多,但像何老板这样的青枣种植户还是有不少的。另据许奕进说,种青枣,除了要注意栽培管理外,选好品种很关键,而目前广东省大面积种植的“五千”等品种应该淘汰了,尤其是管理差的果园。管理越好,青枣品种退化的速度越慢。
  广东省农科院一专家提醒说,要想有收益,究其核心,恐怕还在品种和品质上。而要使引种的新品种生产潜力真正发挥,政府部门应加强规范和引导。
  
< img src=""/>

青枣现象:引进品种的典型早衰

672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