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做大蓝莓产业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4-12-23 00:00
信息来源:
最近,吉林省政府为蓝莓产业的发展勾画出蓝图:到2007年,在东部山区发展蓝莓种植1.5万亩,年种植产值实现7500万元,加工实现产值(按初加工果汁计算)3亿元;到2010年发展蓝莓种植5万亩,年种植产值实现2.5亿元,加工实现产值10亿元。该省要使其蓝莓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
蓝莓学名越桔,是一种以山地、林区、野生待开发为特点的第三代水果,果皮薄、汁多、籽细微、味道甜美、清爽宜人,既可鲜食,亦可加工。蓝莓营养保健功能十分突出,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蓝莓的经济价值极高,目前国际市场每吨蓝莓浓缩汁售价3—4万美元,相当于苹果浓缩汁的30—40倍。从国内实践看,种植一公顷蓝莓,年纯收入最少在3万元以上。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蓝莓栽培总面积已达到22,900公顷,总产量20万吨,但每年国际市场实际需求量至少在40万吨以上。
吉林发展蓝莓产业优势明显。首先是自然条件优越。吉林省长白山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丰富的酸性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大规模开发蓝莓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其次是技术准备充分。吉林农业大学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蓝莓的开发研究,先后选育推出了“美登”、“芬蒂”、“北村”等一批适于当地栽培的优良蓝莓品种,总结出了一整套有关蓝莓种苗繁育、生产栽培、果实加工等方面的技术要点和技术规程,并与美国、波兰等国的国际性蓝莓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学术、技术交流关系。第三是劳动成本优势明显。蓝莓生产是密集型产业,我国在这方面优势明显。第四是产业发展有基础。蓝莓作为吉林省东部山区的野生特产,已有多年的采集、加工生产历史。目前全省专业或兼营蓝莓生产加工的企业有10余家,年采收加工蓝莓约2000吨,蓝莓酒、蓝莓饮料等产品陆续进入市场,并取得较好效益。
据了解,吉林发展蓝莓产业的主要措施是:科学规划,适区发展;培育龙头,加工先行;围绕龙头,订单种植;选用良种,专育专供;坚持绿色有机,实施标准化生产;合理定位,选准市场取向;以企业为主体,走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之路。
蓝莓学名越桔,是一种以山地、林区、野生待开发为特点的第三代水果,果皮薄、汁多、籽细微、味道甜美、清爽宜人,既可鲜食,亦可加工。蓝莓营养保健功能十分突出,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蓝莓的经济价值极高,目前国际市场每吨蓝莓浓缩汁售价3—4万美元,相当于苹果浓缩汁的30—40倍。从国内实践看,种植一公顷蓝莓,年纯收入最少在3万元以上。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蓝莓栽培总面积已达到22,900公顷,总产量20万吨,但每年国际市场实际需求量至少在40万吨以上。
吉林发展蓝莓产业优势明显。首先是自然条件优越。吉林省长白山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丰富的酸性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大规模开发蓝莓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其次是技术准备充分。吉林农业大学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蓝莓的开发研究,先后选育推出了“美登”、“芬蒂”、“北村”等一批适于当地栽培的优良蓝莓品种,总结出了一整套有关蓝莓种苗繁育、生产栽培、果实加工等方面的技术要点和技术规程,并与美国、波兰等国的国际性蓝莓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学术、技术交流关系。第三是劳动成本优势明显。蓝莓生产是密集型产业,我国在这方面优势明显。第四是产业发展有基础。蓝莓作为吉林省东部山区的野生特产,已有多年的采集、加工生产历史。目前全省专业或兼营蓝莓生产加工的企业有10余家,年采收加工蓝莓约2000吨,蓝莓酒、蓝莓饮料等产品陆续进入市场,并取得较好效益。
据了解,吉林发展蓝莓产业的主要措施是:科学规划,适区发展;培育龙头,加工先行;围绕龙头,订单种植;选用良种,专育专供;坚持绿色有机,实施标准化生产;合理定位,选准市场取向;以企业为主体,走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