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花卉打开出口局面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5-08-09 00:00
信息来源:
大连花卉产业起步于2001年,连年稳步发展。其花卉出口潜力巨大,但出口数量很少。进入2004年,出口量取得了惊人的突破。据大连海关统计数字表明,去年全市花卉出口额累计达到了1800万美元。
大连出口的主要花卉种类有菊花、百合切花,主要出口日本;蝴蝶兰、大花蕙兰盆花,主要出口韩国;月季、康乃馨切花,主要出口俄罗斯;另有部分花卉产品出口到比利时和美国。菊花,尤其是白菊,是大连花卉出口最大宗的产品,全市年产量约5000万支,大部分供应出口。目前,全市专业从事出口花卉生产与贸易的企业已经达到12家,其数量在东北所有地级市中首屈一指。其中,东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切花菊生产的代表,公司针对日本市场的要求,结合菊花生态习性和大连气候、地理条件,精心设计、建造温室,产品实现周年供应,在日本市场有很高知名度;常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蝴蝶兰和大花蕙兰,供应韩国;菊兰园花卉有限公司自行选育的蝴蝶兰白花品种深获日本市场青睐,产品已经供不应求;旅顺口区玫瑰庄园是切花月季生产的重点企业,产品出口俄罗斯远东地区。
同是海关统计,2003年大连花卉出口总值仅800美元,而2004年增长到了1800万美元。初看令人难以置信,但它不是天方夜谭,几个重要的因素促成了这个现实。
一是大连优越的气候、地理、历史条件。大连三面环海,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冬季最低温要高于东北其他地区,而且持续时间短,冬季加温可节省许多费用;大连在地理上处东北亚中部,与俄、日、韩等国距离较近,这是中国其他花卉产地无法相比的;历史上,这些国家与大连的来往都比较频繁,为花卉贸易的开展打下了基础。综合以上因素,许多企业家将大连作为了生产出口花卉的理想地点。
二是政府的重视与引导。2001年,大连将花卉产业定位为农业五大产业之一,出台政策规定,凡在国家级、省级农业园区投资建立花卉基地的,免征4年土地租赁费。2002年,出台了引进优良新品种的资金扶持办法。2003年,又出台了花卉发展资金扶持办法,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补助坚持“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的原则,物色具有发展潜力又急需帮助的企业给予扶持。今年,该项资金已经增长到了800万元。大连市政府筑巢引凤的方针取得了良好的收效,南方花卉产区及东北吉林、黑龙江等地的企业纷纷到大连落户。旅顺口区玫瑰庄园就是大连引进企业的成功典范,该公司是2003年从黑龙江迁到大连的,基地面积316亩,专业生产月季切花,销往俄罗斯,成为大连对俄花卉出口的主力企业。除创造良好的大环境外,大连市政府还经常举办花卉展示对接洽谈会,吸引邻国客商前来洽谈业务。今年“五一”前后举办的展示会就吸引了19家外商,签订意向合同达8000万元人民币之多。
三是国际市场对大连花卉的需求增长。近几年,东北亚诸国对中国花卉的需求一直在增长,而且它们将部分原来面向昆明、青岛的进口业务转到了大连。许多大连企业果断地抓住了机会,2003年即开始扩大基础建设,使2004年一举获得出口大丰收。以切花菊为例,日本对其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日本国内生产成本压力较大,加上去年国内台风、地震等多发,生产受到破坏,故极大地增强了对邻国进口的依赖。
今年上半年,大连花卉出口依然保持了良好势头,切花菊等老产品形势超过去年同期,另有新的出口项目开发成功,如上文提到的玫瑰园,日前已与东京桂丰健康饮料株式会社建立合作,开发加工玫瑰油、玫瑰茶的食用玫瑰,生产规模即将扩大到400亩。
大连出口的主要花卉种类有菊花、百合切花,主要出口日本;蝴蝶兰、大花蕙兰盆花,主要出口韩国;月季、康乃馨切花,主要出口俄罗斯;另有部分花卉产品出口到比利时和美国。菊花,尤其是白菊,是大连花卉出口最大宗的产品,全市年产量约5000万支,大部分供应出口。目前,全市专业从事出口花卉生产与贸易的企业已经达到12家,其数量在东北所有地级市中首屈一指。其中,东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切花菊生产的代表,公司针对日本市场的要求,结合菊花生态习性和大连气候、地理条件,精心设计、建造温室,产品实现周年供应,在日本市场有很高知名度;常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蝴蝶兰和大花蕙兰,供应韩国;菊兰园花卉有限公司自行选育的蝴蝶兰白花品种深获日本市场青睐,产品已经供不应求;旅顺口区玫瑰庄园是切花月季生产的重点企业,产品出口俄罗斯远东地区。
同是海关统计,2003年大连花卉出口总值仅800美元,而2004年增长到了1800万美元。初看令人难以置信,但它不是天方夜谭,几个重要的因素促成了这个现实。
一是大连优越的气候、地理、历史条件。大连三面环海,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冬季最低温要高于东北其他地区,而且持续时间短,冬季加温可节省许多费用;大连在地理上处东北亚中部,与俄、日、韩等国距离较近,这是中国其他花卉产地无法相比的;历史上,这些国家与大连的来往都比较频繁,为花卉贸易的开展打下了基础。综合以上因素,许多企业家将大连作为了生产出口花卉的理想地点。
二是政府的重视与引导。2001年,大连将花卉产业定位为农业五大产业之一,出台政策规定,凡在国家级、省级农业园区投资建立花卉基地的,免征4年土地租赁费。2002年,出台了引进优良新品种的资金扶持办法。2003年,又出台了花卉发展资金扶持办法,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补助坚持“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的原则,物色具有发展潜力又急需帮助的企业给予扶持。今年,该项资金已经增长到了800万元。大连市政府筑巢引凤的方针取得了良好的收效,南方花卉产区及东北吉林、黑龙江等地的企业纷纷到大连落户。旅顺口区玫瑰庄园就是大连引进企业的成功典范,该公司是2003年从黑龙江迁到大连的,基地面积316亩,专业生产月季切花,销往俄罗斯,成为大连对俄花卉出口的主力企业。除创造良好的大环境外,大连市政府还经常举办花卉展示对接洽谈会,吸引邻国客商前来洽谈业务。今年“五一”前后举办的展示会就吸引了19家外商,签订意向合同达8000万元人民币之多。
三是国际市场对大连花卉的需求增长。近几年,东北亚诸国对中国花卉的需求一直在增长,而且它们将部分原来面向昆明、青岛的进口业务转到了大连。许多大连企业果断地抓住了机会,2003年即开始扩大基础建设,使2004年一举获得出口大丰收。以切花菊为例,日本对其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日本国内生产成本压力较大,加上去年国内台风、地震等多发,生产受到破坏,故极大地增强了对邻国进口的依赖。
今年上半年,大连花卉出口依然保持了良好势头,切花菊等老产品形势超过去年同期,另有新的出口项目开发成功,如上文提到的玫瑰园,日前已与东京桂丰健康饮料株式会社建立合作,开发加工玫瑰油、玫瑰茶的食用玫瑰,生产规模即将扩大到4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