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特色产业为富民“滚雪球”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8-02-01 00:00
信息来源:
已形成柠檬、咖啡、澳洲坚果等一批特色产业群,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柠檬生产基地,成为全国澳洲坚果种植最大地区,初步形成了“市场+农户”、 “公司+基地+农户”、 “协会+农户”等产销模式,产品远销香港、日本等地。
●关注点●
● 澳洲坚果等系列产品远销到日本等地,去年全州龙头企业实现产值3.63亿元
● 特色产业种植逐步向规模化发展,成为全州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图: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群众种植的澳洲坚果。
图:潞西市风平镇群众在自己家里捡丰收的咖啡豆
图:柠檬园里农家乐。
冬日的瑞丽红瑞公司基地,柠檬树上硕果累累,一派勃勃生机,目前,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已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柠檬生产基地。近年来,德宏依托龙头企业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开发,柠檬、咖啡、澳洲坚果、麻竹、云南皂荚等新兴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已达32.8万亩,产业化经营驶入快车道,实现了原料基地、工厂和营销体系同步建设,拉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政府、企业和农户相互依存,良性互动的三赢发展态势。
从产业扶持上着眼
花开四季,果结终年的德宏,特色在生态,最大优势也在生态。为打造德宏特色产业集群,近年来,德宏州委、州政府不断深化对州情的认识,成立了州、县(市)特色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着力扶持特色产业。对产业支撑作用大、带动辐射能力强、贡献突出的龙头企业,在项目地价方面给予优惠,几年里,潞西市的宏天咖啡公司、陇川县的集强麻竹公司、盈江县澳洲坚果公司及梁河县魔芋(滇皂荚)厂积极推进产业开发进程,取得了长足进展。
作为农业大州,德宏一直把着眼点放在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新路子,结合德宏实际发展特色新产业。德宏州是我国柠檬种植的最佳优势区,在省政府及省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德宏州和瑞丽市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云南红瑞柠檬开发有限公司,启动柠檬产业化开发项目。2002年底,省政府德宏柠檬专题会议在瑞丽召开,提出通过3年努力,把德宏建成中国最大的柠檬生产加工基地。此后,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成立了柠檬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扶持柠檬生产的优惠政策。2005年5月,成立仅3年的红瑞公司与云锡集团联手组建股份制企业,引进了一条每小时可处理柠檬鲜果10吨的深加工生产线,实现了省政府会议提出的目标,建成全国最大的柠檬生产基地。去年,瑞丽市建设了勐秀乡南多坝片区万亩无公害柠檬基地,新植柠檬3250亩,完成4614亩印度大果柠檬的品种改良工作,目前,以瑞丽为主,全州种植柠檬6万多亩,其中2万亩已开始投产,年产鲜果3000多吨。红瑞公司还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发柠檬苦素、柠檬酮、胡萝卜素等高科技系列产品,该项目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项目、中国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工程项目。2006年7月,瑞丽与红瑞公司签署协议,由瑞丽市政府出资帮助农民改造、更新现有的4700亩印度大果柠檬等品种,建立农户及乡镇柠檬奖励资金,红瑞柠檬公司出资建设无公害标准化万亩连片柠檬种植基地,并与柠檬种植户签订贴息贷款协议等。据了解,瑞丽计划“十一五”末期将柠檬基地发展到20万亩,年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实现工农业产值20多亿元。宏天公司目前已开发种植咖啡6万多亩,基地被列为农业部热带作物名优基地,企业被评为国家龙头企业,深加工产品不断增多。全州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增长,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科技投入逐步加大。截至去年底,龙头企业用于科技开发的费用同比增长81%,拥有技术人员同比增长11.6%,企业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总数的75.7%,企业拥有职工比上年增长15.6%,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大为提高。
往市场培植上着手
德宏州牢固树立特色就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依托资源优势,瞄准大市场,采取政府推动、龙头企业带动、产业互动等多种手段,着力发展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市场+农户”、“公司+基地+农户”、
“协会+农户”等产销模式,使柠檬、麻竹、咖啡、澳洲坚果等为主的特色产业步入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种植、产业化经营进程,实现了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格局。
近日,记者走进云南澳洲坚果发展“窗口”的潞西市高效种植示范园采访,看见芒市团结大街的下岗工人朱正南与公司签订了7个品种共4325株的供苗合同,记者看到在他与公司签的合同中,公司承诺有7项,其中之一就是,只要按照公司的要求种植和管理,公司给他包产量,每亩不少于200千克,按质论价,最低收购保护价壳果每千克10元,这种由龙头企业给种植户包干到每亩产值的合同,云澳达跟各州市企业和个人的每个种植户都签订一份。去年这个公司在各州市公司共卖出20万株苗,种植面积上万亩。
澳洲坚果被称为“世界坚果之王”,其果仁的全球市场需求量每年40万吨,而目前的产量仅4万吨,利润空间很大。但是,有80年经济寿命的澳洲坚果要在种植第5年才挂果,为了很好地解决农民靠土地吃饭问题,云澳达公司、盈江县澳洲坚果开发有限实业公司极力寻求各级政府项目支持,通过扶贫、“退耕还林”、“富民兴边”、“境外替代种植”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增加农民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盈江县去年新植澳洲坚果10396亩,全县坚果面积达4.2万亩。通过几年的发展,我省已成为全国澳洲坚果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
为抢占国内外市场,德宏成功研发澳洲坚果系列产品投放市场,产品远销到日本等地。全州两家最大的龙头企业正积极向“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目标迈进。
依托龙头企业,德宏州紧紧依托高新科技延伸产业链,支撑创新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原料基地、工厂和营销体系同步建设,一大批民营企业脱颖而出,潞西市的宏天咖啡公司、陇川县的集强麻竹公司、盈江县坚果公司及梁河县魔芋(滇皂荚)厂积极推进产业开发进程,取得了长足进展。全州现有各类带动能力强的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重点龙头企业21家,实现产值3.63亿元。
在群众增收上着力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德宏特色产业发展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和企业始终把农民利益摆在首位,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连片开发、滚动发展特色种植业,使群众从一家一户的种植逐步向规模化发展,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去年竹子发笋的收割旺季,记者在陇川县景罕镇广洞村景颇族农民王当家看到,一个肥硕壮实的笋芽都在5公斤多,他家6亩竹园每年仅卖鲜笋收入就达到3万多元。6年多来,县里已经累计种植麻竹10万多亩,目前每年还正以至少2万亩的进度扩大种植面积,麻竹产品实现了销售订单化,3万多山区民族群众依靠种植麻竹发家致富。记者在陇川县拉影口岸的鲜笋加工点采访,看见毛钟鸣女士正手把手地教群众切鲜笋片,她是四川省泡菜行业强势企业的广乐公司原料进货业务代表,堆成座座小山的笋片,经过保鲜处理后就要被运往成都,她笑嘻嘻地对记者说:“我们‘抢’陇川的麻竹笋都‘抢’疯了,我提出跟县里签订3000吨半成品供货合同,每吨半成品出到4000多元,还磨破嘴皮他们才给我90吨。”
几年前,陇川县着眼山区农民增收,发展起了绿色环保的麻竹产业,为了尽快把资源变成票子,装进群众的口袋里,县林业局与广东英德市竹产业开发商合作,拿出300亩土地做试验示范基地,先后对农民和全县各乡镇技术人员上万人进行了种植、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培训,依托省内相关部门和科研单位支持,逐步搭建起与市场信息、资金、产品、技术的合作发展平台,麻竹种植还被国家纳入退耕还林实施项目。现在,陇川县所有11个乡镇农户种竹增加了收入,陇川县成为云南省麻竹种植面积最大的基地县,去年,陇川县4000亩丰产期麻竹种植户就增收200多万元。德昂族农民岩摆2002年种植麻竹52亩,去年收入2.4万元,竹农罗加奎联合村民发展麻竹226亩,去年全村收鲜笋42.9吨,加上竹苗收入,收益4.5万元,平均亩产值高于1000元。德宏已经决定建设年产10万吨以竹子为原料的纸浆生产线,陇川县正积极与国内外投资商合作再建设一座20万吨竹纸浆生产厂,带动群众依靠种植麻竹增收。
随着特色优势产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龙头企业通过各种产业化联结形式,使龙头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州10户主要龙头企业去年自行开发基地面积2万亩,带动4.5万农户增收,去年,宏天等5个龙头企业共收购7个原料品种3.47万吨,收购金额5523万元。其中咖啡农业产值3737万元,占优势生物资源开发农业总产值的82.9%。5项创新产业工业加工的柠檬浓缩汁、柠檬油、柠檬鲜果、竹笋食品、咖啡豆、澳洲坚果壳果及滇皂荚果仁等的产量6128吨,工业产值6928万元,实现工业利税670多万元。截至目前,全州累计种植柠檬、咖啡、麻竹、魔芋、滇皂荚、毛叶枣、枇杷为主创新产业开发面积为36.81万亩,比上年增加5.86万亩,增长18.9%,仅全州10户重点企业实现产值9930万元,同比增加567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653万元,上交税金140万元,同比增加19万元,增长15.2%。
●关注点●
● 澳洲坚果等系列产品远销到日本等地,去年全州龙头企业实现产值3.63亿元
● 特色产业种植逐步向规模化发展,成为全州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图: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群众种植的澳洲坚果。
图:潞西市风平镇群众在自己家里捡丰收的咖啡豆
图:柠檬园里农家乐。
冬日的瑞丽红瑞公司基地,柠檬树上硕果累累,一派勃勃生机,目前,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已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柠檬生产基地。近年来,德宏依托龙头企业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开发,柠檬、咖啡、澳洲坚果、麻竹、云南皂荚等新兴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已达32.8万亩,产业化经营驶入快车道,实现了原料基地、工厂和营销体系同步建设,拉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政府、企业和农户相互依存,良性互动的三赢发展态势。
从产业扶持上着眼
花开四季,果结终年的德宏,特色在生态,最大优势也在生态。为打造德宏特色产业集群,近年来,德宏州委、州政府不断深化对州情的认识,成立了州、县(市)特色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着力扶持特色产业。对产业支撑作用大、带动辐射能力强、贡献突出的龙头企业,在项目地价方面给予优惠,几年里,潞西市的宏天咖啡公司、陇川县的集强麻竹公司、盈江县澳洲坚果公司及梁河县魔芋(滇皂荚)厂积极推进产业开发进程,取得了长足进展。
作为农业大州,德宏一直把着眼点放在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新路子,结合德宏实际发展特色新产业。德宏州是我国柠檬种植的最佳优势区,在省政府及省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德宏州和瑞丽市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云南红瑞柠檬开发有限公司,启动柠檬产业化开发项目。2002年底,省政府德宏柠檬专题会议在瑞丽召开,提出通过3年努力,把德宏建成中国最大的柠檬生产加工基地。此后,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成立了柠檬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扶持柠檬生产的优惠政策。2005年5月,成立仅3年的红瑞公司与云锡集团联手组建股份制企业,引进了一条每小时可处理柠檬鲜果10吨的深加工生产线,实现了省政府会议提出的目标,建成全国最大的柠檬生产基地。去年,瑞丽市建设了勐秀乡南多坝片区万亩无公害柠檬基地,新植柠檬3250亩,完成4614亩印度大果柠檬的品种改良工作,目前,以瑞丽为主,全州种植柠檬6万多亩,其中2万亩已开始投产,年产鲜果3000多吨。红瑞公司还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发柠檬苦素、柠檬酮、胡萝卜素等高科技系列产品,该项目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项目、中国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工程项目。2006年7月,瑞丽与红瑞公司签署协议,由瑞丽市政府出资帮助农民改造、更新现有的4700亩印度大果柠檬等品种,建立农户及乡镇柠檬奖励资金,红瑞柠檬公司出资建设无公害标准化万亩连片柠檬种植基地,并与柠檬种植户签订贴息贷款协议等。据了解,瑞丽计划“十一五”末期将柠檬基地发展到20万亩,年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实现工农业产值20多亿元。宏天公司目前已开发种植咖啡6万多亩,基地被列为农业部热带作物名优基地,企业被评为国家龙头企业,深加工产品不断增多。全州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增长,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科技投入逐步加大。截至去年底,龙头企业用于科技开发的费用同比增长81%,拥有技术人员同比增长11.6%,企业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总数的75.7%,企业拥有职工比上年增长15.6%,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大为提高。
往市场培植上着手
德宏州牢固树立特色就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依托资源优势,瞄准大市场,采取政府推动、龙头企业带动、产业互动等多种手段,着力发展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市场+农户”、“公司+基地+农户”、
“协会+农户”等产销模式,使柠檬、麻竹、咖啡、澳洲坚果等为主的特色产业步入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种植、产业化经营进程,实现了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格局。
近日,记者走进云南澳洲坚果发展“窗口”的潞西市高效种植示范园采访,看见芒市团结大街的下岗工人朱正南与公司签订了7个品种共4325株的供苗合同,记者看到在他与公司签的合同中,公司承诺有7项,其中之一就是,只要按照公司的要求种植和管理,公司给他包产量,每亩不少于200千克,按质论价,最低收购保护价壳果每千克10元,这种由龙头企业给种植户包干到每亩产值的合同,云澳达跟各州市企业和个人的每个种植户都签订一份。去年这个公司在各州市公司共卖出20万株苗,种植面积上万亩。
澳洲坚果被称为“世界坚果之王”,其果仁的全球市场需求量每年40万吨,而目前的产量仅4万吨,利润空间很大。但是,有80年经济寿命的澳洲坚果要在种植第5年才挂果,为了很好地解决农民靠土地吃饭问题,云澳达公司、盈江县澳洲坚果开发有限实业公司极力寻求各级政府项目支持,通过扶贫、“退耕还林”、“富民兴边”、“境外替代种植”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增加农民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盈江县去年新植澳洲坚果10396亩,全县坚果面积达4.2万亩。通过几年的发展,我省已成为全国澳洲坚果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
为抢占国内外市场,德宏成功研发澳洲坚果系列产品投放市场,产品远销到日本等地。全州两家最大的龙头企业正积极向“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目标迈进。
依托龙头企业,德宏州紧紧依托高新科技延伸产业链,支撑创新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原料基地、工厂和营销体系同步建设,一大批民营企业脱颖而出,潞西市的宏天咖啡公司、陇川县的集强麻竹公司、盈江县坚果公司及梁河县魔芋(滇皂荚)厂积极推进产业开发进程,取得了长足进展。全州现有各类带动能力强的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重点龙头企业21家,实现产值3.63亿元。
在群众增收上着力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德宏特色产业发展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和企业始终把农民利益摆在首位,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连片开发、滚动发展特色种植业,使群众从一家一户的种植逐步向规模化发展,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去年竹子发笋的收割旺季,记者在陇川县景罕镇广洞村景颇族农民王当家看到,一个肥硕壮实的笋芽都在5公斤多,他家6亩竹园每年仅卖鲜笋收入就达到3万多元。6年多来,县里已经累计种植麻竹10万多亩,目前每年还正以至少2万亩的进度扩大种植面积,麻竹产品实现了销售订单化,3万多山区民族群众依靠种植麻竹发家致富。记者在陇川县拉影口岸的鲜笋加工点采访,看见毛钟鸣女士正手把手地教群众切鲜笋片,她是四川省泡菜行业强势企业的广乐公司原料进货业务代表,堆成座座小山的笋片,经过保鲜处理后就要被运往成都,她笑嘻嘻地对记者说:“我们‘抢’陇川的麻竹笋都‘抢’疯了,我提出跟县里签订3000吨半成品供货合同,每吨半成品出到4000多元,还磨破嘴皮他们才给我90吨。”
几年前,陇川县着眼山区农民增收,发展起了绿色环保的麻竹产业,为了尽快把资源变成票子,装进群众的口袋里,县林业局与广东英德市竹产业开发商合作,拿出300亩土地做试验示范基地,先后对农民和全县各乡镇技术人员上万人进行了种植、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培训,依托省内相关部门和科研单位支持,逐步搭建起与市场信息、资金、产品、技术的合作发展平台,麻竹种植还被国家纳入退耕还林实施项目。现在,陇川县所有11个乡镇农户种竹增加了收入,陇川县成为云南省麻竹种植面积最大的基地县,去年,陇川县4000亩丰产期麻竹种植户就增收200多万元。德昂族农民岩摆2002年种植麻竹52亩,去年收入2.4万元,竹农罗加奎联合村民发展麻竹226亩,去年全村收鲜笋42.9吨,加上竹苗收入,收益4.5万元,平均亩产值高于1000元。德宏已经决定建设年产10万吨以竹子为原料的纸浆生产线,陇川县正积极与国内外投资商合作再建设一座20万吨竹纸浆生产厂,带动群众依靠种植麻竹增收。
随着特色优势产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龙头企业通过各种产业化联结形式,使龙头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州10户主要龙头企业去年自行开发基地面积2万亩,带动4.5万农户增收,去年,宏天等5个龙头企业共收购7个原料品种3.47万吨,收购金额5523万元。其中咖啡农业产值3737万元,占优势生物资源开发农业总产值的82.9%。5项创新产业工业加工的柠檬浓缩汁、柠檬油、柠檬鲜果、竹笋食品、咖啡豆、澳洲坚果壳果及滇皂荚果仁等的产量6128吨,工业产值6928万元,实现工业利税670多万元。截至目前,全州累计种植柠檬、咖啡、麻竹、魔芋、滇皂荚、毛叶枣、枇杷为主创新产业开发面积为36.81万亩,比上年增加5.86万亩,增长18.9%,仅全州10户重点企业实现产值9930万元,同比增加567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653万元,上交税金140万元,同比增加19万元,增长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