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经济林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08-24 00:00 信息来源:
  近几年来,山西长治六大林业工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林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然而,由于林产品的单一性、技术设备以及科学技术应用普及的落后,经济林产业化发展缓慢。因此,进一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经济林产业化发展,建设发达的果品产业体系,实现林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林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一、经济林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东南端,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适宜经济林生产发展。全市林业用地面积887.16万亩,截至2007年,全市干果类经济林面积145.75万亩,果品总产量4726.35万公斤,干果总收入29,815.04万元。主要种植品种有核桃、枣、柿子、山楂、花椒、杏等。目前,果品加工企业总数为14个,年加工量890.7万公斤,仅占果品总产量的11%,年产值为11,885万元,其中百万元企业5个,年加工量670万公斤,年产值6725万元。
  经济林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种植缺乏总体规划,对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造成障碍;科技应用滞后,不能适应经济林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经济林果品的生产、销售、加工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新品种的推广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经济林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时期,林业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大作用。在新时期,林业加快发展是实现兴林富民的必然途径,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林业生态产品以其种类丰富的优势,可再生性强的特点、绿色环保的品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社会公众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而经济林的产业化发展也将成为提高林地综合效益,使林农真正得到实惠的一条有效途径。
  近年来,长治市的林业六大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就为经济林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为经济林的种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林在长治市的种植历史悠久,在党中央及各级政府惠农政策的鼓励和影响下,随着农民市场意识的不断提高,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农作物的种植,自主调整产业结构的意识增强,种植干果经济林的主动性、积极性高涨,新优品种的引进和栽培增多,而林果加工企业的增多也为干果经济林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实现经济林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政府牵头,部门规划,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由于经济林本身的发展需要3~5年的生长期,不可能短期即可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这就要求政府牵头,依托林业部门,组建果品行业协会,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种植经济林的积极性,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林业部门须根据全市经济林发展情况,结合各地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规划。从基地建设、品种选择、栽培管理提出系统科学的发展建议,地方政府加大项目招商引资、资金投入力度,为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品种引进的盲目性,实现集约化管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林的产业化发展。
  2.加快品种结构调整,优化品种布局,实现林果产品的高质量、高标准、绿色有机化。
   < ONT face=Verdana> 引导农民选用新优品种,建立新品种种植基地,加快低产园改造和老品种改良,优化品种布局,帮助林农树立以市场为取向,以效益为中心,生产高标准绿色果品的种植理念,使农民真正成为高新科技成果的使用推广者。在林果产品的培育过程中,加大无公害技术的运用,多施有机肥,适期疏花疏果,多用系列促产增收增质技术,少用、不用植物生长激素,生产一流的健康的绿色果品,开创自身品牌,为市场的成熟化奠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培育市场主体,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推进产业化经营。
  经济林的效益能否最大化,林农的经济利益能否得到可持续的保障,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把林农在产业化生产中的角色进行转换。产业化的主体是企业,政府须加大对林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龙头企业建设,逐渐形成以基地产业化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骨干,辐射带动农户经营,尽快建立完善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机制。建立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必须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一方面促进林果种植散户向基地化工人的转化,另一方面鼓励种植大户向企业固定订单产销大户方向发展,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真正形成干果经济林的集团化、专业化、产业化格局。
  
< img src=""/>

长治:经济林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671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