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歌之乡绿潮涌动 都柳江畔鲜果飘香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05-17 00:00
信息来源:
盛夏时节,踏上“侗族大歌之乡”——从江这片神奇的土地,生命的绿色便扑面而来。6月的侗乡,绿染山川,翠竹摇曳,生机勃发。穿行在都柳江两岸的椪柑果园,微风吹过,空气中迷漫着阵阵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心醉。行进在月亮山区的茫茫林海,犹如步入百里画廊。踏着从江的山山水水,翠竹叠瀑,绿浪翻滚,峰峦间姹紫嫣红,绿意盎然;置身于城乡之间,无不感受着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铺展在3244.9平方公里的从江大地上。这一切都得益于从江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战略的实施。
从江县地处珠江上游,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和贵州省十大林业县之一,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多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将林业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确定了 “一手树木、一手树人”的治县方针和“长抓林、中抓果、近抓温饱”的经济发展思路,按照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坚持生态和产业建设两手抓,相继培育和形成了用材林、椪柑和原生态旅游等响当当的生态绿色品牌,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建设生态、生态化发展产业”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植树造林 绿染苗乡侗寨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从江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第一直观印象,也是从江的真实写照。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58.3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3.6%。
天然林禁伐后,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使生态建设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先后编制完成了《从江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从江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总体规划》,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全县林业生态建设,以世行贷款造林、珠江防护林工程造林、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造林、森林生态公益林管护等重点林业工程为骨干,广泛动员和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大力开展城乡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积极扶持和鼓励非公有制造林,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绿色尽染苗乡侗寨。
盘点全县林业建设成就,我们欣喜地看到,从江的森林资源连年持续增长。截至2008年底,从江县的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分别由1992年的214万亩、53.8%、535万立方米增加到324万亩、66.7%、1268万立方米,整体实现了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三个指标同步增长的可喜局面,为构筑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辉煌的成就,为从江争得了“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椪柑之乡”、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等30多项殊荣。
这是从江人用大智慧大手笔在山川大地上写下的壮丽的绿色篇章。
城在林中建 人在景中住
翻开厚厚的《从江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呈现给我们的是绿色、生态、和谐的新从江。
实施县城周边绿化工程,美化县城人居环境,是县委、县政府站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度作出的重要战略,这无疑对改善县城周边的生态环境,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推动从江江滨旅游发展,促进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几年来,通过工程的实施,绿化美化水平整体提高,新建绿化带18,564平方米,新植园林树木2万多株,播植草皮22,350平方米,建成附属绿化工程项目8个,城镇绿化覆盖率达62%以上,人均绿地增加3.1平方米,达到10.15平方米,形成了带、网、片、点相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化格局,使生态体系与城镇绿化、美化融为一体,实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景观布局。
产业发展 兴林富民
金秋时节,从江大地硕果累累,绿意盎然。山坡上,金黄的椪柑挂满枝头,擎起了绿色的丰收。林业生态产业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就业的新途径。
从江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潜力在山、优势在山、希望在山、致富在林,并制订了“远抓用材林、中抓经济林、近抓多种经营”的战略决策,加快发展以“名、特、优、新”经果林为重点的林业生态产业。
多年来,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以从江椪柑、从江蜜柚为主的特色经果林已形成一定规模,面积达25万亩,全县的水果总产量由1986年的393吨提高到现在的30,116吨,增长了76倍;其中椪柑产量由1986年的69吨提高到现在的25,720吨,椪柑种植覆盖全县14个乡镇196个村2.3万户13万人。从江椪柑以其果大、色艳、皮薄、肉厚、甘甜微酸、无渣,获得农业部“部优产品”称号,从江也因此获得了“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椪柑之乡”的美誉。一大批农民通过发展林果业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椪柑成了当地苗侗同胞的“致富果”和摇钱树,一栋栋舒适漂亮的“椪柑楼”在这块曾经贫穷的土地上拔地而起。
“十一五”期间,从江县委、县政府抢抓历史机遇,提出了“东桉西竹”的发展规划,“十一五”期末至整个“十二五”期间,以西部乡镇为重点建设10万亩楠竹基地,以东部乡镇为核心发展10万亩速生丰产桉树基地,改造和新建10万亩油茶基地,通过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全县林业快速健康发展。到2009年,共完成桉树产业基地建设40,308亩,楠竹基地30,157亩,油茶基地2000亩。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华茗竹木有限公司、北京绿冠公司和广西天利恒桉树有限公司等多家省内外企业投资从江“三大”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三大”林业产业基地成了农民名符其实的“绿色银行”。
林业产业逐步繁荣壮大。全县现有速生丰产林70万亩,上规模的竹木经营加工企业有4家,年加工能力均为3万立方米以上,主打产品有细木工板、建筑模板、指接板、高尔夫球棒等,产品远销国内十多个省份和地区。2009年,全县林业年总产值已过亿元,逐步实现了由原产品销售向加工产品销售的转变,推动了从江林业产业的升级发展。
发展现代林业尤其是林业生态产业,已经成为从江县建设绿色经济强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之路、必由之路,成为山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绿色之路。
守护绿色资源 打造碧水蓝天
长期以来,从江县始终坚持依法治林,加强对林地、林木的管理,严肃查处各类涉林案件,保护和发展好现有森林资源,并以此为“抓手”,打造从江的碧水蓝天,有效地守护了贵州南大门这片不可多得的生物多样性宝库。
随着林业投入的逐年加大,林业基础设施、森林防火体系、林业执法、林业科技等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加强。林业队伍不断壮大,构建起了全县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网络体系。
资源保护不断加强。全县坚持不断地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滥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了木材采伐限额和林地管理。历年来,全县林业生产安全稳定,呈现资源消耗远远小于增长的势头,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0.05‰,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90%以上。
林业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全县现有州级自然保护区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7个,总面积535,546亩,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1%,有效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全县森林面积和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加,人与自然日趋和谐共处。
卓有成效的工作结出了辛勤的硕果,2009年9月,从江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辉煌属于过去,从江林业生态建设任重而道远,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从江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胜鼎表示,从江务林人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稳妥地部署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必将实现一个林木采伐越来越多、森林资源越来越大、经济实力越来越强、生态文明越来越好的和谐从江、生态从江。
从江县地处珠江上游,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和贵州省十大林业县之一,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多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将林业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确定了 “一手树木、一手树人”的治县方针和“长抓林、中抓果、近抓温饱”的经济发展思路,按照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坚持生态和产业建设两手抓,相继培育和形成了用材林、椪柑和原生态旅游等响当当的生态绿色品牌,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建设生态、生态化发展产业”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植树造林 绿染苗乡侗寨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从江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第一直观印象,也是从江的真实写照。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58.3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3.6%。
天然林禁伐后,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使生态建设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先后编制完成了《从江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从江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总体规划》,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全县林业生态建设,以世行贷款造林、珠江防护林工程造林、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造林、森林生态公益林管护等重点林业工程为骨干,广泛动员和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大力开展城乡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积极扶持和鼓励非公有制造林,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绿色尽染苗乡侗寨。
盘点全县林业建设成就,我们欣喜地看到,从江的森林资源连年持续增长。截至2008年底,从江县的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分别由1992年的214万亩、53.8%、535万立方米增加到324万亩、66.7%、1268万立方米,整体实现了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三个指标同步增长的可喜局面,为构筑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辉煌的成就,为从江争得了“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椪柑之乡”、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等30多项殊荣。
这是从江人用大智慧大手笔在山川大地上写下的壮丽的绿色篇章。
城在林中建 人在景中住
翻开厚厚的《从江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呈现给我们的是绿色、生态、和谐的新从江。
实施县城周边绿化工程,美化县城人居环境,是县委、县政府站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度作出的重要战略,这无疑对改善县城周边的生态环境,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推动从江江滨旅游发展,促进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几年来,通过工程的实施,绿化美化水平整体提高,新建绿化带18,564平方米,新植园林树木2万多株,播植草皮22,350平方米,建成附属绿化工程项目8个,城镇绿化覆盖率达62%以上,人均绿地增加3.1平方米,达到10.15平方米,形成了带、网、片、点相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化格局,使生态体系与城镇绿化、美化融为一体,实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景观布局。
产业发展 兴林富民
金秋时节,从江大地硕果累累,绿意盎然。山坡上,金黄的椪柑挂满枝头,擎起了绿色的丰收。林业生态产业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就业的新途径。
从江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潜力在山、优势在山、希望在山、致富在林,并制订了“远抓用材林、中抓经济林、近抓多种经营”的战略决策,加快发展以“名、特、优、新”经果林为重点的林业生态产业。
多年来,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以从江椪柑、从江蜜柚为主的特色经果林已形成一定规模,面积达25万亩,全县的水果总产量由1986年的393吨提高到现在的30,116吨,增长了76倍;其中椪柑产量由1986年的69吨提高到现在的25,720吨,椪柑种植覆盖全县14个乡镇196个村2.3万户13万人。从江椪柑以其果大、色艳、皮薄、肉厚、甘甜微酸、无渣,获得农业部“部优产品”称号,从江也因此获得了“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椪柑之乡”的美誉。一大批农民通过发展林果业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椪柑成了当地苗侗同胞的“致富果”和摇钱树,一栋栋舒适漂亮的“椪柑楼”在这块曾经贫穷的土地上拔地而起。
“十一五”期间,从江县委、县政府抢抓历史机遇,提出了“东桉西竹”的发展规划,“十一五”期末至整个“十二五”期间,以西部乡镇为重点建设10万亩楠竹基地,以东部乡镇为核心发展10万亩速生丰产桉树基地,改造和新建10万亩油茶基地,通过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全县林业快速健康发展。到2009年,共完成桉树产业基地建设40,308亩,楠竹基地30,157亩,油茶基地2000亩。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华茗竹木有限公司、北京绿冠公司和广西天利恒桉树有限公司等多家省内外企业投资从江“三大”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三大”林业产业基地成了农民名符其实的“绿色银行”。
林业产业逐步繁荣壮大。全县现有速生丰产林70万亩,上规模的竹木经营加工企业有4家,年加工能力均为3万立方米以上,主打产品有细木工板、建筑模板、指接板、高尔夫球棒等,产品远销国内十多个省份和地区。2009年,全县林业年总产值已过亿元,逐步实现了由原产品销售向加工产品销售的转变,推动了从江林业产业的升级发展。
发展现代林业尤其是林业生态产业,已经成为从江县建设绿色经济强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之路、必由之路,成为山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绿色之路。
守护绿色资源 打造碧水蓝天
长期以来,从江县始终坚持依法治林,加强对林地、林木的管理,严肃查处各类涉林案件,保护和发展好现有森林资源,并以此为“抓手”,打造从江的碧水蓝天,有效地守护了贵州南大门这片不可多得的生物多样性宝库。
随着林业投入的逐年加大,林业基础设施、森林防火体系、林业执法、林业科技等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加强。林业队伍不断壮大,构建起了全县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网络体系。
资源保护不断加强。全县坚持不断地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滥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了木材采伐限额和林地管理。历年来,全县林业生产安全稳定,呈现资源消耗远远小于增长的势头,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0.05‰,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90%以上。
林业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全县现有州级自然保护区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7个,总面积535,546亩,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1%,有效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全县森林面积和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加,人与自然日趋和谐共处。
卓有成效的工作结出了辛勤的硕果,2009年9月,从江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辉煌属于过去,从江林业生态建设任重而道远,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从江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胜鼎表示,从江务林人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稳妥地部署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必将实现一个林木采伐越来越多、森林资源越来越大、经济实力越来越强、生态文明越来越好的和谐从江、生态从江。